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集先民“韜略”、“詭道”之大成的“三十六計”,被古人廣泛應用,視為智慧的源泉、勝利的根本。古往今來眾多的名將、軍事家,憑著婦孺皆知的“三十六計”,在瞬息萬變的戰爭中演繹著波瀾壯闊、威武雄壯的史詩。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係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三十六計”引用《易經》二十七處,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卦,含納天下萬般變化,啟迪世人無窮智慧,被我國乃至世界各國人士奉為文化瑰寶。
為此,我們編撰了本書,以闡發“三十六計”的精髓。本書在每一計都設有核心提示、原文釋義、計謀緣起、經典案例(古、今、中、外事例)、智慧點撥等幾大板塊。通過這些內容,讀者既能暢讀古今中外的經典案例,學到有用的知識和理論,又能在輕鬆、有趣的閱讀過程中加深自己的感受和體悟。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人們對三十六計的運用形式也在不斷演變。我們潛心閱讀就能發現,三十六計所講的行軍打仗,其實也是在講政治、講經濟、講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在當下社會,我們運用三十六計,必須具備正當性基礎,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在本書中,我們深刻地傳達了三十六計的精妙之處,重新詮釋了三十六計的現代含義,以滿足讀者當下的精神需求,從而幫您參悟人生點滴智慧。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三十六計·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