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敗戰計——敗中取勝(6)(1 / 3)

第08計/暗度陳倉

【原文】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按語】奇出於正,無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度陳倉。昔鄧艾屯白水之北,薑維遣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結營焉。艾謂諸將日:“維令卒還,吾軍少,法當來度,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我,令不得還。必自東襲取洮城矣。”艾即夜潛軍,徑到洮城。維果來度。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破。此則是薑維不善用暗度陳倉之計,而鄧艾察知其聲東擊西之謀也。

第09計/隔岸觀火

【原文】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按語】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或曰:此兵書火攻之道也。按:兵書《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後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10計/笑裏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按語】兵書雲:“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弈棋,會有叛眾數千,亡奔夏境。堠騎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曰:“吾命也,汝勿顯言。”西夏人聞之,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11計/李代桃僵

【原文】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按語】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第12計/順手牽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按語】大軍動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不必以勝。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第三套·攻戰計

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13計/打草驚蛇

【原文】疑以叩實,察而後動;複者,陰之媒也。

【按語】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雲:“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複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14計/借屍還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按語】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魂之意也。凡一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守者,皆此用也。

第15計/調虎離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連。

【按語】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陳倉、崤穀。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裏,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16計/欲擒故縱

【原文】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誌,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按語】所謂縱著,非放之也,隨之,而稍鬆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展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複縱。

第17計/拋磚引玉

【原文】類以誘之,擊蒙也。

【按語】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於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第18計/擒賊擒王

【原文】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按語】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全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