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以往隻有西方人傳經和國人取經的記載,而至唐代有所改變,中國佛教開始向外傳播,東渡日本傳教的鑒真為最突出者,他為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鑒真,俗姓淳於,廣陵江陽人,他父親原先在揚州大雲寺從智滿禪師受戒學禪。十四歲時,他隨父親入大雲寺,看到佛像莊嚴,觸動了長久積存在心中的向佛之願,就對父親講要求出家,父親很高興兒子能有這樣的誌向,當然同意了,正好朝廷也詔令各州度僧,隨即就在大雲寺從智滿禪師受沙彌戒出家,父子倆同為一師。神龍元年,十八歲的鑒真從道宣的再傳弟子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鑒真入東都洛陽,又西行長安,次年從長安實際寺律師弘景受具足戒,弘景同道岸一樣,都是道宣弟子文綱的門人。此後,他在洛陽和長安兩地從融濟學道宣的南山律,從義威等律師學法礪的相部律。在諸家名僧的指導下,鑒真學業大進,“三藏教法,數稔該通”。
開元元年,鑒真回到揚州,一方麵講律,也收授徒眾,以後的二十多年,他先後講《法礪疏》及《四分律疏》四十遍,道宣的《四分律鈔》七十遍,《輕重儀》十遍,《隨機羯磨疏》十遍。又度僧四萬多,一些弟子成為一方宗首。又造寺、寫經、造袈裟、開悲田院救濟貧病之人。
開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榮睿、普照等來唐朝留學,當時中國佛教界以戒律為入道之正門,不持戒者,為人所不齒,而日本國的佛教界當時連傳戒僧都沒有,於是他們先請洛陽大福先寺僧人道璿隨日本副使先乘船去日本傳戒。
天寶元年,這兩位日僧準備回國,臨行前希望能請到鑒真,他們托宰相李林甫的哥哥寫了封書信,帶給揚州倉曹李湊,請他造大船,備足糧。自己帶上日本來的兩位同學和幾位中國、高麗僧人同訪鑒真。到揚州時,鑒真正在大明寺講律,兩位日僧申述延請之意。鑒真認為,日本是與佛法有緣的,應該有人去傳法。又問眾僧:“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眾僧無對,鑒真說,為了傳法,應該不惜生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當即又有二十一人願同往,於是鑒真開始了六次東渡的艱難曆程。
正當鑒真一行在籌備船糧時,一位叫道航的僧人提了個建議,認為東行傳法的人,應該德高行清,像如海這樣的少學者,不能去。意見提得很直率,如海很生氣,裹了頭就到淮南采訪廳,誣告道航造船入海,私通海賊。采訪使當即著人將如海收審,又去諸寺搜查,最後查清了真相,但仍以海賊盛行為由,不許出海,沒收所造船隻,物品還僧,如海被杖六十後發回原籍還俗。四位日僧放還回國,但榮睿和普照讓另外兩位先回去。第一次東渡計劃失敗。
榮睿和普照避開官府,又來找鑒真商量。鑒真另想辦法,買來一條軍用船隻,雇了十八位船工,置辦了大量物資和佛教經像法器,帶上連兩位日僧在內的十七位僧人,各類工匠八十五人,於天寶二年開航。但船行到狼溝浦,被惡浪打破,眾人落水。第二次東渡又遭挫。
船修好後,到大嶼山一帶停了一個月,待風順了出發,想到桑石山去。結果又遭風浪,船再次被打壞,水米全無,人員餓了三天,才得到當地人的救援,安置在明州的阿育王寺。第三次渡海又失敗。
天寶三年初,鑒真因住明州,當地僧眾來請講律援戒,巡回於杭州、湖州、宣州。越州有人到州官告狀,說日僧榮睿想誘騙大和尚到日本去。榮睿因而被捕,遞解長安,至杭州時因病而被釋放。鑒真看到榮睿為請傳法僧,不辭艱辛,深為讚許,更堅定了東渡的決心,於是遣三人前往福州買船置糧,自己率三十多人南下。到溫州時被攔截,原來揚州僧、鑒真弟子靈莫擔心師父,數年間生死不明,請各地發現後留住。鑒真又被護送回揚州,但他因此而兩個月間不見笑容,靈莫一再懺悔,鑒真才有所轉顏。第四次渡海的努力又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