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七年春,榮睿和普照又來到揚州崇福寺找到鑒真,鑒真又開始準備渡海用品,自六月於新河出發,同年十月中旬,在航海途中被狂風吹到了振州。上岸後渡過海峽到雷州,經廣西而到廣州。這時日僧榮睿因病在端州去世。鑒真到廣州後住了幾個月,又到韶州,另一位日僧普照這時告別鑒真北上明州阿育王寺,臨別時,鑒真執手悲泣。由於長期奔波,加上天氣炎熱,鑒真雙目逐漸失明,他離開廣東,到江州乘船到江寧,返回揚州。第五次渡海也沒成功。
天寶十二年,日本遣唐大使一行人來拜見鑒真,請他再次東渡,六十六歲的鑒真允諾了,十月底上船,隨日本使臣東行,這時普照也聞訊而來了。帶去的法物有佛舍利、多種佛像和菩薩像,經卷四十八部,還有一些書法真跡等。
這次渡海經過周密準備,避開了寺院方麵的嚴密防範,於十一月十五日正式開航,四舟齊發,十二月七日到達日本本土。日本天平勝寶六年二月一日到達難波,四日到達首都,日本皇帝派官員宣詔,表示歡迎,迎鑒真入東大寺,設壇傳戒,授鑒真為“傳燈大法師”。自天寶二年,曆經十二年,鑒真誌向不改,前後六渡,終於遂願。
一到日本,鑒真就開始傳戒,先給天皇受戒,然後是皇後、皇太子,再給四百名沙彌受戒,又給八十多名僧人重新受戒。天皇賜給田宅,鑒真在受賜的親王舊宅上改建成寺廟,即現存的唐招提寺。
天平寶字七年,鑒真在唐招提寺入滅。
鑒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與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一樣,都是不朽的,他給日本文化以多方麵的影響。就佛教方麵而言,他傳播了中國佛教南山律、相部律,日本奉他為南山係第三祖,相部係第五祖。他又傳播了天台宗教法,他帶去的經典中,天台部分就有《止觀法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四教儀》、《小止觀》、《六妙門》、《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和《法華懺法》等,是日本弘傳天台宗的先驅。鑒真對佛教建築、造像、雕刻等都很在行,他造戒壇依南山宗的規則,但又參考天台教理。唐招提寺的建築風格,影響到日本以後的佛教建築。鑒真還精通醫藥,被日本奉為醫學始祖,留有一卷秘方。鑒真帶去的書法藝術作品也對日本的書法產生了影響。
修身點撥
與其他少年不同的是,鑒真在很小的時候就立誌要研究佛法,因此十四歲便出家為僧,鑒真的誌向可以說的確與眾不同。後來,作為一名僧人,對佛法研究有成的鑒真開始對東渡日本傳授佛法動了念頭,盡管曆經了諸多的困難和阻礙,鑒真還是六次東渡到日本,為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重要的貢獻,鑒真對誌向的堅持和執著,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