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宰,明朝人,祖籍山東水泊梁山。他學問大,在讀書人中威望很高,可是一連幾次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但他仍不灰心,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參加科舉考試。明朝天啟五年,劉若宰又參加了那一年科舉考試,這是他第五次參加科舉考試了。在筆試中,他發揮的很好,被主考官選出來參加熹宗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劉若宰經常和一些當時很有聲望的文化名人交往,見過很多大世麵,所以在熹宗皇帝麵前一點也不緊張。熹宗皇帝一連提了好幾個問題,他都對答如流,而且聲音渾厚清楚。熹宗皇帝聽了很高興,於是就隨後問了一句:“你祖籍哪裏?”劉若宰知道皇帝最忌諱起義軍,水泊梁山又是三歲小孩子都知道的起義軍的老窩,要是對皇帝說了實話,皇帝肯定會不高興的,於是就想編個謊話騙過皇帝。
可是劉若宰又一想:我怎麼能不承認自己的祖籍呢?這可是不孝啊。再說我怎麼能說謊呢?於是,他挺起胸膛說:“回陛下,小民的祖籍水泊梁山。”熹宗皇帝一聽,臉上的笑容立即消失了,嚴肅的問:“你從小就住在水泊梁山嗎?”劉若宰知道熹宗皇帝已經不高興了,依然照實回答:“小民的祖父和曾祖父住在梁山,到了父親時就搬到江蘇去了,我是在江蘇出生長大的,從來沒去過梁山。”
就這樣殿試結束了,劉若宰知道自己已經不可能被選為狀元了。第二天,皇榜貼出來了,第一名是一個遠遠比不上他的一個叫於煌的人。他從第二名開始看,到最後一名也沒看到自己的名字。這件事對劉若宰的打擊很大,可他還是決定參加三年後舉行的下一次殿試。
劉若宰在京城裏租了一間客房,準備在京城長期住下去。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本叫《金蓮傳》的書稿,他花了兩年的時間重新整理加工這本書,並且把它改名為《金瓶梅》,據說這就是後來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小說《金瓶梅》的雛形。
崇禎元年,熹宗皇帝去世,思宗皇帝即位。在那一年的科舉考試中,劉若宰終於得了頭名狀元。
修身點撥
有一個古老的諺語說:一個人講了一次謊話,就不得不講更多的謊話。這就像一個變質的蘋果,總是先有一個小小的斑點,然後慢慢擴大,最後整個蘋果都腐爛掉。
劉若宰無疑是誠實的,如果當時他說了謊話,很可能狀元就是他的了。但是,如果這次劉若宰說了謊話,那麼以後他就不得不說更多的謊話,正因為如此,在誠實與狀元之間,他選擇了誠實。為了信守誠實的品德,而拋棄了即將到手的狀元桂冠,這實在是難能可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