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徐九思的“三字經”(1 / 1)

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貴溪人。公元1495年出生。他一生曆經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朝,先後曆任知縣、工部營繕司主事、員外郎等職。

明朝嘉靖年間,徐九思曾任句容縣令。他為官清正廉潔,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句容為明王朝南京應天府屬縣,在時風影響下,吏佐貪占司空見慣。九思一到句容,首先觀察了解情況,三天後,開始整肅吏風。他將一名竊藏公牒、偷蓋官印的縣吏當場抓獲,召集全體吏員於堂前公審,公布其罪行,嚴懲不貸。給那些平時無視國法者來了個下馬威。

在句容任縣令的時候,徐九思從來不吃肉食,隻吃青菜,加一些粗糧。他曾經在縣衙的大堂上懸掛一幅青菜圖。當別人問他掛這幅圖的用意時,他解釋說:“古人不是說過嗎?為官者不能讓百姓麵裏有菜色,而自己則不能沒有菜味,我這樣做是在提醒自己。”在句容縣當了九年縣令之後,由於政績突出,徐九思被提拔為工部營膳司主事,主要負責掌管工程的工料、監督工期的官員。百姓得知他即將離開,一再挽留。百姓的至誠之心實在難以拒絕,徐九思又呆了一個多月還無法離開。

大家知道最終留不住徐九思,於是縣裏的長者對他說:“在您臨走的時候,給我們留幾句訓導的話吧!”徐九思深受感動,流著眼淚說:“我沒有其他的話可以對大家說的,隻有‘儉’、‘勤’、‘忍’三字而已。希望大家記住:厲行節儉就不會奢侈浪費,勤勞儉實就不會荒廢家業,寬容大度就不會鄰裏紛爭,這是治家保身的道理。”

勤。徐九思勤於公務,親自處理胥吏們易於舞弊的事務。對征稅催賦等事總是自己處理,了解鄉民貧富,賦役輕重,然後分別處理,避免徇私。除勤於公務外,九思還勤生產,帶頭墾荒,種植蘋果,飼養豬羊,放養魚苗等。

儉。徐九思不僅自己生活一貫儉樸,對公費也總是千方百計地節省。當地糧簿上本有一筆注明供地方官開支的例金,他對此分文不取,並毅然將這筆例金革除。這與當時貪奢的官場歪風形成鮮明的對比。

忍。徐九思主張“忍則不爭”,他自己不爭名、不爭利,息事安貧,不與當時官場的奔競之風同流合汙。但對於百姓利益,他卻不忍豪強侵奪,而起來與之抗爭。

嘉靖24年,徐九思在句容任職9年後被調入京。句容百姓為他建了五所祠堂,以示紀念。

徐九思走後,句容的百姓雕刻徐九思所畫的青菜圖,然後在上麵寫上“儉”、“勤”、“忍”三字,人稱徐公的“三字經”。從此,句容的百姓家家懸掛他的肖像,早晚祈禱。

修身點撥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有度兩個重要方麵。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治國的美德。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係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代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還是要大力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