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辭相以讓賢(1 / 1)

公抑弘堅辭相位以讓賢,為後人稱道。

公孫弘為漢武帝丞相,養病在家,適淮南、衡山諸侯謀反,弘很為不安,自以為無功而封侯居宰相位,應當佐明主鎮撫國家,才是臣之道,而今諸侯有叛逆之計,乃是自己不稱職的表現。於是,上書辭去丞相的職務,他說:“臣聞天下通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仁、知、勇三者,所以行之也。故曰‘好問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此三者,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後知所以治人。’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陛下躬孝弟,臨三王,建周道,兼文武,招徠四方之士,任賢序位,量能授官,將以厲百姓勸賢才也。今臣愚怒無犬馬之勞,陛下過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稱,加有負薪之疾,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德塞者,願歸侯,乞骸骨,避堅者路。”

公孫弘在辭呈中說:“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這是反省自己不稱職,因而要求“避賢者路”。他的態度是誠懇值得稱道的。

修身點撥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學識的積澱,是道德的表達,是修養的展示,是人性的閃光。謙讓是福。鄰裏之間,同事之間,路人之間遇到矛盾,即使“有理”,讓一讓也會海闊天空,春風拂麵。乘公交車時,給老、弱、孕、幼者讓個座,愉悅會在你的心中油然而生,美好一瞬也會在他人心間永駐;開車能讓一讓,平安吉祥會一直陪伴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