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朝有個秀才,南劍州人,姓林名積,字善甫。為人極為聰慧,博聞強誌,飽讀詩書,九經三史,無不通曉。而且孝悌謙恭,心性耿直忠厚,頗受鄰裏盛讚。當時,他因為成績優秀,被鄉裏選入京師太學讀書。求學其間因母病,乞假回家,侍奉母親之病。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沒過多久,他母親的病就痊愈了。林積這才長出一口氣,看著也在家裏耽擱了不少日子,他得趕緊趕回太學。
就這樣,雖然依依不舍,林積還是免不得暫別母親,辭別親戚鄰裏,帶著跟班的小書童挑著行李,一路匆忙趕往京師。路上饑餐渴飲,夜住曉行,無路登舟。走了很久來到蔡州。進了蔡州城,天色已晚。主仆兩個便找了家旅舍投宿,他們挑了一間寬潔房子,書童安頓好行李,林積也稍試休息,就和店家要了熱水討了湯,洗了腳,隨便吃了些晚餐,無事閑坐。不一會兒,就到了點燈十分,林積覺得這幾天連日趕路,真是累了,反正也看不進去書,於是就讓小書童安排床鋪,準備早點休息,第二天早些趕路。
林積看書童倒頭就睡熟過去,知道這孩子幾天來也辛苦得不得了,便沒有再驚醒他,自己脫了衣裳倒在床上,卻翻來覆去睡不著,總覺得有什麼東西在床板上,硌得背生疼,怎麼也睡不著。最後,林積翻身坐起,借著壁上有燈,尚有微光,揭起席子來一看,隻看到一個布囊,囊中還有一錦囊,當中居然裝著上百顆成色形狀俱佳的東珠!這在當時確實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就一般的殷實小康之家,也能過上好幾年衣食無憂的生活了。林積知道這一定是此前住在這裏的客人一時不慎,忘在這裏的,現在當真不知道著急成什麼樣子。不過,這個時候,就算自己有心將失物歸還,又到哪裏尋人?於是就先將珠子收於書箱中。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光剛剛放亮,林積就起來洗漱整理,一切都打理完畢,他就讓小童那好行李,自己走出房來,問店掌櫃:“前天晚上是什麼人在我那個房內住宿?”店掌櫃說道:“哦,是一巨商。”林積心下明白必定是這個巨商的珠子,心中略一盤算,就對店家說:“這是我的老友了,我們相約見麵,看來是錯過去了。隻是現在我有要事在身,不可能再等著我這朋友。店家煩勞你一件事,要是他回來尋我,就請告訴他,我在京師太學堂貫道齋等他。隻需要問一下林上舍名積字善甫就會有人通傳的,千萬!千萬!不可誤事!”說罷,付房錢,拱手作揖作別。
小童在前麵挑著行李什物,林積在後麵走著,這一路上還是放心不下,總是害怕店家忘了,於是就沿途讓書童在牆壁粘貼一張告示說:“某年月某日有劍浦林積假館上癢,有故人'元珠',可相訪於京師太學貫道齋。”就這樣一路不停,終於回到太學,消了假,仍舊歸齋讀書。
再說這囊珠子的主人,富商張生。那天他一個不小心把珠子丟在了客棧,竟然直到珠寶行要看貨取錢時才發現已經丟了,心中大驚,直覺得三魂去了兩個,連聲叫苦道:“哎呀!這不是要了我的命嗎!我辛苦了這麼多年,才選得這包珠子。就這麼丟了,回到家裏也沒辦法向妻子孩兒交代啊!”再三回想,也不知會失於何處,隻得沿路店中找尋。直尋到林積所住的店去,問店家時,店家說:”我哪裏知道你丟了什麼東西。“張生又問:”那,我住過之後,還有什麼人在此房中休息?”店主人猛然想起林積交代的話,忙說道:“差點忘了!你住了以後,是有個讀書的官人來住了一夜了,第二天一早就起身離開。臨行時分付過:“有人來找時,可千萬讓他到京師太學貫道齋,問林上舍,名積,就會有人通傳的。”張生一聽,覺得言語蹺蹊,雖然沒說什麼,但心下思量:”會不會是這個人撿到了我珠子?”於是立刻離開了旅店,直奔京師路。沿路看到貼著告示其中有”元珠”之句,略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