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葉存仁先後在淮陽、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為官三十多年,甘於淡泊,毫不苟取。不僅是個“造福四方”的好官,而且是個“兩袖清風”的清官,一塵不染。在地方上口碑甚佳。
有一次,存仁即將從地方調任省督。他的幕僚們都覺得這位官長平素總是對自己嚴苛過度,這次他即將離開,就算是老友相送,總會稍有寬鬆吧。他們雖然不在葉存仁手下當職,但是將來又怎麼保得準不會有求於這位昔日的直係上司,今日的封疆大吏呢。再說這麼多年來,葉存仁也是一位對部屬關心的無微不至的好長官,他們很希望能略微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情。於是葉存仁的幕僚們就在他要離任出發到任職地時,自發派船給他送行,卻在暗中吩咐船家,無論如何也要將葉存仁的行期從正午推遲到晚上。
毫不知情的葉存仁,雖然一向嚴於律己,但也不好推脫和自己一起甘苦過的老部下們並不越製的好意。在他就要啟程的那天,曾經的幕僚們都來與他依依話別,大家東說西扯,就已經過了原來預定的出發時間。葉存仁也沒想很多,既然大家都這樣情深意重,自己又何必吝惜這一時半會兒的行程時間呢。可是,當他好不容易送走了一眾部屬,可是船家還是遲遲不肯起錨。他命人催促了很多次,每次船家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脫,或是說風向不對,或是說船槳出了些小小問題。船隻遲遲不啟程,葉存仁好生納悶,可是也毫無辦法。就這樣等呀等呀,直到明月高掛才見又從岸邊劃來一葉小舟。
船上來的,就是白天久久不願離去的幕僚們的代表,而船上裝的就是僚屬為感謝他多年的關心、照顧,要贈送給他的禮品。他們以為葉存仁平時不收受禮物,是怕別人知曉惹出麻煩。而此刻夜深人靜,四周無人,是個最好的表示機會,於是特地在深夜用小船滿載禮物相贈,葉存仁也會在這種“神不知鬼不覺”情形下,盛情難卻地收下他們的“心意”。用心可謂良苦。
葉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十分感慨。怎麼講也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老部屬,他又怎麼忍心在即將離開的時候,重加斥責呢?於是,他命人先將小舟阻擋住,不準上麵的禮物上得大船來。然後叫人取來文房四寶,當即賦詩一首,這樣寫道:“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寫完了,他這首詩交給前來的饋贈禮物的幕僚,拍拍他的肩頭,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讓他快登上小舟,回去吧。然後,就下令大船不顧黑夜行船危險,起錨揚帆而去。那位部屬,拿著葉存仁的題詩,心中敬佩,滿麵羞愧地返回了岸邊。
修身點撥
葉存仁能在幾乎可以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極為方便”的情形下,婉拒僚屬的禮物,這是一種恪守“慎獨”的美德。《禮記·中庸》中說“君子慎其獨也”,即君子在獨處時也能謹慎不苟,不逾越道德原則。這是古代君子在道德修養方麵一種較高的境界。同樣,“慎獨”在當代仍是我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準則,隻有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自覺地遵照道德原則和規範行事,才算得上真正的高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