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品質都是積極的,但卻總是被轉換成消極的。作為一名企管人員,我經常會遇到下屬斷然拒絕承擔部門職責的情況,盡管承擔責任會獲得更高的薪酬。下屬員工退縮不願意參見高級培訓也是司空見慣的事,這些情況幾乎會發生在每個辦公室裏,要明白那些高級培訓會使他們更有資格獲取更多寶貴的就職機會。
每種職業和行業的發展史都是對積極工作態度的真實解讀。
比如,有一個17歲名叫歐內斯特.E.諾裏斯的小夥子,他輟學後參加了工作。他想成為一名鐵路工人,認為實現願望的最好途徑是學習電報技術,所以他說服了一個電報員教他摩爾斯電碼和具體工作細節。他堅持閱讀報紙以耐心地等待著機會的到來,當他知道伊利諾伊州的阿靈頓高地地區的一個電報員自殺了,年輕的諾裏斯就給電報站主管寫信申請個那個電報員的工作,並且取得了成功。這一切都得益於他此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後來他一直堅持積極的生活態度,並最終當上了南部鐵路係統的總裁。
當查爾斯.R.胡克父親的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倒閉後,他當了一名周薪隻有12美元的勤雜工,後來在念完函授的工程學課程後,他在軋鋼廠謀到一個職位,每天下班後都留在工廠花好幾個小時自學各個操作流程的知識。他慢慢地積累了很多經驗,最終成了阿姆科鋼鐵公司董事局主席。
威廉.A.佩特森在15歲時就不得不輟學了,他在富國銀行快遞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月薪隻有25美元。他非常積極上進,13年來,一直堅持上夜校學習。就這樣,他從一個出納員逐漸做成了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副總裁直至總裁。
少年大衛?薩爾諾夫隻有15歲,為了幫助守寡的母親維持生活不得不參加了工作。他花了2美元買了一本電碼本,又找到了一個電報鍵盤。在閑暇時間裏,他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斷地練習,還總是隨身攜帶著一本字典以便利於學習識字,通過自學,他最後坐上了美國無線電公司總裁的位子。
一個紐約小夥子從12歲開始就做辦公室勤雜工工作,每周隻有3美元的薪酬,從而幫助母親養家糊口,而他的工作地方是隻有7年曆史的通用電器公司的斯普拉格工廠。這個年輕人上了夜校,之後他又讀了函授課程,取得了相當於技術學院水平的畢業證書。後來,這位積極的年輕人成了通用電氣公司的總裁,他不僅為2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為25萬股東賺取了紅利,他就是查爾斯.E.威爾遜。
威爾遜先生麵帶微笑,平和地說:“一個人在生活中沒能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是因為想實現的動機願望還不夠強烈促使他辛勤地為之奮鬥,也就是說,推動他前進的動力還不夠強烈。”
一個看上去很世故的人說:“那些都是霍雷肖?阿爾基爾式的東西了——早過時了。”過時了嗎?霍雷肖?阿爾基爾的精神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如一地積極踏實地工作,無論怎樣,奮鬥和成功——有史以來一直鼓勵美國人奮發圖強銳意進取的信念——難道是錯的嗎?
以上有關積極工作態度的例子都是從大量的個人經曆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雖然這些人沒有機會接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但為他們服務的卻是受過優質教育的下屬。如果我們認可《財富》雜誌關於1949年畢業班的調查,也許他們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下屬,這一定會成為該年度最重要的事件,甚至比俄國掌握了原子彈技術還令人關注。
這項調查頗具有預示性,其表明全國1200所高校已經培養了15萬名男性畢業生,其中70%是退伍軍人,30%已婚,而98%的人恐懼冒險,強烈渴望“安穩”生活,他們都不知道隻有不斷地發展和提高自己才是獲得真正安全的唯一方法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