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悅上媚下(2)(1 / 2)

自以為有功便忘了上峰,總是討人嫌的,特別容易招惹上司和君上嫉恨。把自己的功勞自己表白雖說合理,但卻不合人情的捧場之需,而且是很危險的事情。

三國末期,西晉名將王氵睿於公元280年巧用火燒鐵索之計,滅掉了東吳。三國分裂的局麵至此方告結束,國家又重新歸於統一,王氵睿的曆史功勳是不可埋沒的。豈料王氵睿克敵致勝之日,竟是受讒遭誣之時,安東將軍王渾以不服從指揮為由,要求將他交司法部門論罪,又誣王氵睿攻入建康之後,大量搶劫吳宮的珍寶。

這不能不令功勳卓著的王氵睿感到畏懼。當年,消滅蜀國,收降後主劉禪的大功臣鄧艾,就是在獲勝之日被讒言構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鄧艾的覆轍,便一再上書,陳述戰場的實際狀況,辯白自己的無辜,晉武帝司馬炎倒是沒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眾議,對他論功行賞。

可王氵睿每當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強大臣所壓製,一再被彈劾,便憤憤不平,每次晉見皇帝,都一再陳述自己伐吳之戰中的種種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憤,有時感情激動,也不向皇帝辭別,便憤憤離開朝廷。他的一個親戚範通對他說:“足下的功勞可謂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盡善盡美!”

王氵睿問:“這話什麼意思?”

範通說:“當足下凱旋歸來之日,應當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吳之事,如果有人問起來,你就說:‘是皇上的聖明,諸位將帥的努力,我有什麼功勞可誇的!’這樣,王渾能不慚愧嗎?”王氵睿按照他的話去作了,讒言果然不止自息。

立了功,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上司給你安個“居功自傲”的罪名就能把你滅了,很得正嫉妒你眼紅你的同事的心,你不了解這種孤立無援的後果是不能自保的。而把功勞讓給上司,是明智的捧場,穩妥的自保。所以還是把紅花讓給上司為上策。

收買人心不用金錢一般來說,上司籠絡下屬的手段,不外乎官職、錢財兩種。但有時上級對下屬不必付出實質性的東西,而隻要通過某種表示、某種態度,便能給下屬最大的滿足,甚至會使他們產生受寵若驚的感覺,因而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為其效勞。有些人隻是一味地向欲拉攏的一方施以恩惠,特別是對那些自己以為將要用到的人,更是如此。其實,收攏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針對對方的心理。給地位卑賤者以尊重,給貧窮者以財物,給落難者以援助,給求職者以機會等等,這才是收攏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為官者不僅要對部下示以寵信,同時還要向他們顯示自己的大度,盡可能原諒下屬的過失,這也是一種重要的籠絡手段。俗話說:“大人不計小人過”、“宰相肚裏能撐船”,所以對那些無關大局之事,不可同部下錙珠必較,當忍則忍,當讓則讓。要知道,對部下寬容大度,是製造向心效應的一種手段。

漢文帝時,袁盎曾經做過吳王劉濞的丞相,他有一個從史與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後,並沒有將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卻以此嚇唬從史。那個從史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後親自帶人將他追回來,將侍妾賜給了他,對他仍象過去那樣倚重。

漢景帝時,袁盎入朝擔任太常,奉命出使吳國。吳王當時正在謀劃反叛朝廷,想將袁盎殺掉。他派五百人包圍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對此事卻毫無察覺。恰好那個從史在圍守袁盎的軍隊中擔任校尉司馬,就買來二百石好酒,請五百個兵卒開懷暢飲。圍兵們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癱倒在地。當晚,從史悄悄溜進了袁盎的臥室,將他喚醒,對他說:“你趕快逃走吧,天一亮吳王就會將你斬首。”袁盎問起:“你為什麼要救我呢?”校尉司馬對他說:“我就是以前那個偷了你的侍妾的從史呀!”袁盎大驚,趕快逃離吳國了,脫了險。

戰國時,楚莊王賞賜群臣飲酒,日暮時正當酒喝得酣暢之際,蠟燭滅了。這時有一個大臣因垂涎於莊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飲酒過多,難於自控,便乘黑暗混亂之機,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驚,左手奮力掙脫,右手趁勢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係纓,並告訴莊王說:“剛才燭滅,有人牽拉我的衣襟,我扯斷了他頭上的係纓,現在還拿著,趕快拿火來找出這個斷纓的人。”

莊王說:“賞賜大家喝酒,讓他們喝酒而失禮,這是我的過錯,怎麼能為要顯示女人的貞節而辱沒人呢?”於是命令左右的人說:“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斷係纓,說明他沒有盡飲。”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斷了帽子上的係纓而熱情高昂地飲酒,一直飲到盡歡而散。

過了三年,楚國與晉國打仗,有一個臣子常常衝在最前邊,最後打退了敵人,取得了勝利。莊王感到驚奇,忍不住問他:“我平時對你並沒有特別的恩惠,你打仗時為何這樣賣力呢?”他回答說:“我就是那天夜裏被扯斷了帽子上係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