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割愛理智處事
職業對一個人來說極其重要。因為職業是事業成功的立足之地。有一個理想的職業是幸運的、幸福的。沒有一個理想的職業,就沒有安身立命之地,不但生活無著,精神也沒有安放的樂園。所以人的一生中求職是件大事,像我們這樣的大國,人口眾多,雖然求職不易,但誰都有個飯碗端著,不論是金碗、銀碗、鐵碗、泥碗。但是,要求到一個專業對口、興趣對路的專業卻未必那麼容易。或者有時你本來在從事一項很有特色,有發展前途,自己酷愛的職業,上級卻偏要你離開原崗位,從事一項你所不擅長,更不喜歡的工作,出於種種原因,你又無理由拒絕,這時就隻能是忍痛割愛。
東方不亮西方亮,歪打正著。大凡沒有求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或被動離開自己酷愛的職業的人,都能夠這樣去寬解自己,這個愛的割舍之後的疼痛很快就會被治愈。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不喜歡做的隻要熟悉了,鑽進去就會喜歡的。酷愛的職業雖然一時割舍,難免有種失落感,但是新的崗位也可能很快就會以新的成就彌補上那種失落感。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成功者,本來酷愛文學創作,可偏偏讓他搞研究,並且在研究領域裏頗有建樹;本來她特喜愛記者工作,可偏偏讓她從事教學,盡管不喜歡,可幾年功夫卻培養了一批優秀記者;他本來是個業務材料,可偏偏讓他去當管理幹部,因為他懂業務,是內行,管理工作也做得有條不紊,有聲有色;他本是個教書先生,甚至對經商帶頗有點偏見,但是需要他下海經商,也撲騰得煞有介事。所以,忍痛割愛能忍得住,重要的是要有全局觀念,懂得服從上級組織安排,順應時勢潮流,有敬業精神,肯鑽敢幹,無論幹什麼都能幹好。割舍一個酷愛的職業並非剜卻心頭肉,更不必痛不欲生。假如你的職業,你所酷愛的工作是被人頂了、擠了、撬了,那也得忍痛割愛,不必要死要活,同人家拚命。這時的忍就需要點自省精神,想想自己何以被人頂、擠、撬,如果人家比你強,你就老老實實服輸,向人家學,另謀新職;如果人家是與你旗鼓相當,但又有背景,那你就自認“點兒背”,承認現狀,見怪不怪。起碼你從中了解了社會,切身體驗了人生的艱難曲折。
倘若你是被老板開了,炒了魷魚,也要忍痛割愛,認真總結自己為什麼不適應這位老板,是自己的錯,還是老板有問題;是工作問題,還是感情問題。想開了,忍住了,割舍了,走人就是。你想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不過,這種忍痛割愛最好少來,次數多了你就不痛不癢,麻木不仁了。那樣可就無可救藥了。
在求職工作中,要避免出現“忍痛割愛”,從主觀上要樹立起敬業意識,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相信行行出狀元。
如果你的愛情是一杯苦酒不要釀造它在人生的“愛河”裏,愛情恐怕是最美麗、最激蕩人心的一朵浪花。生命是非常寶貴的,它屬於人們隻有一次,可是拿它與愛情相比,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未必能超過愛情。古人曾雲:“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今人亦說:“要愛得死去活來”。至於洋人,在國外把話說得就更明白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兩相比較,孰輕孰重已無須贅言。命是可以不要的,情卻難以割斷。難怪人們要說:“英雄無奈是多情”。實在是它比命還重要。所以無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人們的心目中,都稱讚那種純真無邪、生死不渝的愛情。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愛情盡管愛得轟轟烈烈,死去活來,卻並不值得稱讚,倒是一些能忍痛割愛的“無情郎”、“狠心女子”讓人敬佩。說起在愛情方麵的忍,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忍早戀。有人對大學生搞戀愛一直持不反對也不讚成的態度。不反對是怕反對了反而使其產生逆反心理,不讚成則實在是擔心影響學業。有位大學生認真地說:“戀愛隻要處理好了,無礙於學習”。其實,對多數人來說,這種說法隻是自欺欺人。據調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處對象後學習成績很快就下降。
大學生如此,中小學生就更加不應該了。現在電視已走進千家萬戶,各種各樣的雜誌擺滿了街頭。請問,哪一部電視劇中沒有一對對戀人的倩影?哪一本雜誌沒有愛情故事的描寫?這對中小學生的早熟起了催化劑的作用。早熟的結果就是早戀。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就開始寫紙條已不算是奇聞;剛上初中就和小情人一起下館子、壓馬路亦屬平常,甚至還有衝破“禁區”,偷吃“禁果”的。這些小情人未必真懂愛情,隻是把電視、電影、小說中看到的模仿模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