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驕橫失西川
三國初期,盤踞漢中地區的漢寧太守張魯,打算奪取西川,擴大勢力,好登上“漢寧王”的寶座。益州牧劉璋急派別駕張鬆到許都向曹操求援。張鬆走時,除攜帶一批準備獻給曹操的金銀珍寶以外,還暗地藏了一幅西川的地形詳圖。由於劉璋糊塗而又懦弱,當時川中的有識之士都感到在群雄競爭的形勢下,劉璋絕對保不住西川,因此不少人都有另投靠山的打算。
張鬆借出使的機會,帶著這幅極有價值的軍事地圖,就是有這種打算。張鬆一行到了許都,被接待在驛館裏,等了三天才得到接見的通知,心中很有些不高興,而且丞相府的上下侍從都公開索賄,才肯引見,這使得張鬆更加搖頭。
曹操傲慢地接受了張鬆的拜見禮節,然後責問說:“你的主人劉璋,為什麼這幾年都不來進貢?”張鬆巧妙地解釋:“因為道路很難走,賊寇又多,常常攔路搶劫,不能通過。”
曹操大聲嗬斥說:“我已掃清中原地區,哪裏還有什麼賊寇!分明是捏造藉口。”張鬆是西川有名的人物,生得頭尖額翹,鼻低齒露,身高雖還不滿五尺,但嗓音洪亮,說話有如銅鍾之聲。他讀書很多,有超人的見解,以富有膽識聞名。自來許都後,發現曹操那樣慢待地方來客,心中早已不快;今天又見曹操這般蠻橫,便斷了向他投奔的念頭,決心教訓他一番,然後走人。曹操剛講完話,張鬆嘿嘿一笑說:“目前江南還有孫權,北方存在張魯,西麵站著劉備,他們中間擁有軍隊最少的也有十餘萬人,這算得上太平嗎?”
這一段搶白頓時使曹操窘得說不出話來。曹操一開始見到張鬆,覺得他個子小,麵孔怪,猥猥瑣瑣,已有五分不喜歡,現在又發現他言語衝撞,讓人很不高興,於是一甩袖子,起身轉進後堂去了。
曹操左右的人紛紛責怪張鬆無禮,不該這樣頂撞,張鬆冷笑一聲說:“我們西川可惜沒有會說奉承討好言辭的人!”這句話不打緊,立即召來一聲大喝:“你們西川人不會奉承討好,難道我們就有這樣的人嗎?”張鬆轉眼一看,這人生得單眉細眼,貌白神清,請教姓名,原來是丞相門下的掌庫主簿楊修。張鬆過去聽說過他是朝廷太尉楊彪的兒子,博學善辯,不覺有心難他一難:楊修也一向自命不凡,發現張鬆不是一般人物,就邀請張鬆到旁邊書院裏會上一會兒。
兩人坐定後,楊修略作寒暄說:“出川的道路崎嶇,先生遠來一定很辛苦。”
張鬆表示:“奉主人的命令辦事,雖赴湯蹈火,也不能推辭啊!”
楊修存心考考張鬆的知識,詢問說:“川中的風土民情怎樣?”
張鬆察覺對方的用意,便故作賣弄地回答:“川中原是西方的一郡,地稱為益州。錦江的道路險峻,劍閣的地勢雄壯。周圍280條道路,縱橫3萬多裏,人煙稠密,到處聽得到雞啼狗叫的聲音;市場繁榮,抬頭看得到四通八達的街巷。土地肥沃,沒有什麼水旱災害;人民富裕,文化生活十分發達。加之物產堆積如山,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啊!”
楊修接著又詢問一句:“川中的人才怎麼樣?”
張鬆越加得意地說:“西川曆史上出現過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名將馬援、‘醫聖’張仲景和著名陰陽家嚴君平。其他三教九流、出類拔萃的人才,數也數不完!”
楊修逼近一句:“那麼當今劉璋手下,像你這樣的人還有幾個?”
張鬆一聳肩說:“文武全才、有智有勇、為人忠義慷慨的,有幾百人之多。像我這樣無能的,更是車載鬥量,難以計算了。”
楊修又問一句:“先生現在擔任什麼職務?”
張鬆謙虛地回答說:“濫充一名別駕,很不稱職。”迅速反問:“敢問楊先生在朝廷裏擔任什麼職務?”
楊修回答說:“在丞相府裏擔任一名主簿。”
張鬆不客氣地反撲過來:“楊先生的上代擔任國家高級官員,為什麼不到朝廷裏任職,直接協助皇帝工作,卻屈屈在丞相府裏幹這樣一個小官!”
楊修聽了這話,滿臉慚愧,硬著頭皮勉強解釋說:“我雖然職位不高,但蒙丞相將處理軍政錢糧的重任交付給我;而且早晚還可以得到丞相的教誨,很受啟發,所以就接受了這個職位。”
張鬆聽到這句話,幹笑一聲說;“我聽說曹丞相文的方麵不明白孔孟之道,武的方麵不了解孫武、吳起的兵法,僅僅依靠強橫霸道取得宰相的高位,哪能有什麼教誨來啟發閣下呢?”
楊修一本正經地說:“不對,先生居住在邊地,怎麼知道丞相的傑出才幹呢?我不妨讓你開開眼界。”說著,叫手下人從書箱裏拿出一卷書來,遞給張鬆。張鬆書名題作《孟德新書》,於是從頭到尾翻了一遍,其中共有13篇,都是談論戰爭中的重要策略的。誰知張鬆看完,頗有些不以為然地對楊修說:“楊先生怎樣看待這部書呢?”
楊修不無炫耀地回答:“這是曹丞相博古通今,模仿13篇《孫子兵法》寫成的。你看這部書可以傳之不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