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能屈能伸
忍,東方生存哲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忍,中國人活著的一種重要心理素質,說起它就要叫人長噓一口氣。忍之不易也是見生之艱難。何為忍?隱忍,忍受,忍耐,期待之謂也。亦即在不利的形勢下,條件不允許、不成熟的時候,為了保全自己,為了實現人生事業的目標,人們必須忍耐著點。
俗話說:事臨頭三思最好,怒上心一忍為高;還有一句: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也就是孔老夫子說的,小不忍則亂大謀。
“成敗學”應該立起一座思考的長島,讓讀者超出生活海洋的水平線,站在俯視人生世事波濤的高處,想人生,想生活——既站在人生的過程看,又站在人生盡頭想;既客觀,也主觀,既不忘東方平民的艱忍生活,也不忽視西方市民的享樂人生;不抬舉英雄,也不忽視庸人。
在過程中看,大智大慧的人都說人生瀟灑點好,先哲老子、莊子力主如此。站在人生盡頭想,佛祖則指點迷津,超脫欲念,達到普渡眾生超度苦海的樂境。佛渡乃是各人自己救自己,簡單地說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客觀,人生難瀟酒。主觀,人總過得輕鬆些。東方平民的艱忍生活,中國農民有代表性。麵朝黃土背朝天,餐中粒粒皆辛苦。人們當記得前些年曾有一部小說,還有以同名改編的電影,它叫《老井》。
西方市民的享樂人生,隻要看看現代西方,乃至港台地區的電視電影片就夠了,早一些年頭的,則盡寫在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之中。英雄總想不虛此生,應有所建樹,壯懷激烈,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庸人生活,但求吃飽喝足,任爾東西南北風,風風不動我心中,隻求老婆孩子熱炕頭。全麵地看人生實在隻是如此,一半是事實,一半是願望。願望隻在心中,事實才在腳下。然而,無論事實不是願望,人都要忍著點。或者還不止忍著點,有時則要忍受一世。為生活,為理想、為誌向,甚至為了日常的閑言碎語,人都忍受著。發泄的時候固然有,忍受的時候更多,這就是人活得很累,忍辱負重則很苦。但人總是為了目的而忍受,目的一旦實現,所有的忍受即得到安慰。
忍就是等待
人生就是忍受與等待。忍受現時痛苦與壓抑,等待機緣到來實現理想與目的。
通常暴躁的人難隱忍,性急的人不安於等待,常常由於這種天性的脾氣把事情弄糟了。論其原因,天生的脾氣難以壓抑是一回事,但多少有些不明於世事也是一個方麵。常言道:事理通達,心平氣和。真正作到這樣,在人生不利的時候能忍受、等待,不急不躁,既是明白人,也是追求事業成功的意誌力表現,當然也是學會的好脾氣。
大凡一個有抱負,有才華的人,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在無所作為的時候,總是忍受等待的煎熬。三國時期曹操的死對頭劉備,是一個會忍、會等待的人。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到曹操門下棲身,正好,曹操便死死地監視他,劉備心裏明白,便也裝著胸無大誌。曹操給他右將軍的官兒,他也喜咪咪接到。沒事做、他也不找事,就在公館裏種菜園。關羽、張飛天天急得團團轉,籠中鳥,池中魚,什麼時候能脫身呢?劉備叫他們莫急。急則自投羅網,曹操早就準備收拾他們,隻是沒瞅著下手處。就這樣,劉備耐心等待機會,甚至曹操和他麵對麵飲酒,說“天下英雄就隻有你我二人”時,劉備嚇得筷子都掉到地上並說他拍打雷。一個大男人連打雷都怕,還能成大事嗎?劉備騙過了曹操,忍受,等待,終於得到領兵進攻呂布的任務。從此,便是鳥飛藍天,龍奔大海了。所以,在處世中,沒有等待就沒有成功。
小不忍則亂大謀,成大事忍亦不可避免
劉備對曹操的忍受,這一事例本身就有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意義,不過我們剛才隻是談一種人生態度,但小不忍則亂大謀強調的隻是一種謀略。小不忍則亂大謀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春秋戰國時的三位英雄所作所為。一是勾踐臥薪嚐膽,一是孫臏裝瘋,再就是範雎裝死。
首先是勾踐,他忍受屈辱的故事,使他成為中國曆史上忍辱發憤的代名詞。作為越國君王,隻要利於恢複他已經滅亡的國家,他什麼屈辱都能忍受,什麼苦都能吃。在這裏人不能不為自己同類的意誌力驚歎!他心甘情願地給吳王夫差當奴仆,這或者一般落難英雄能做到,但給生病的吳王嚐大便,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尤其是英雄人物寧死不辱。人爭強好勝也就是爭一口氣麼?給敵人嚐大便,將來即便反為勝,在敵人麵前,還有何威風可逞?但勾踐似乎不考慮這些,對他來說惟有成功才是實實在在的。因此,當他騙得吳王的信任,獲得自由,回越國後仍能一如既往地忍受吳國強給他與越國的屈辱,他決不因為稍有自由與權力就張狂起來。他甚至讓自己睡在柴草上,在屋梁上吊一個豬膽,天天不斷地品嚐,以此深思人生事業的艱難。也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不到十年工夫他就報仇雪恨了。他成功了,他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故事給曆史與後人無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