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人的傳記和自傳中,你也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可能被挫折擊倒而一蹶不振。或者你可以這麼做:設法去了解你公司的老板、同學中的佼佼者或任何你認為有成就的人,當你深究他們的背景,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是由挫敗中走過來的。
在充滿競爭的時代,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可能不遭敵對、艱難與挫折,但你可以將這些挫敗作為驅策你向上的動力。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為一受挫折,便四平八穩地栽在那,再也爬不起來,或趕緊爬到另外一個地方,再也不願拋頭露麵。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在於他被擊倒後再爬起來,永遠不服輸,這便是所謂的意誌鋼強,心理素質良好。
世界超級富豪亞柯卡經曆了無數的挫折。他曾被自己的老板亨利·福特貓戲老鼠般地玩弄過,但他挺過來了。他說:“個人的痛苦我可以忍受。但是蓄意把我的人格羞辱是太過分。當時我滿腔怒火,我可能作出愚蠢的抉擇,我可以把怒火引向自己,其後果不堪設想。我也可以將怒火化為力量,設法有所建樹。”
人生有無數的小岔路口,也有幾個真的很大的岔路口,那是生死攸關、是非立斷的關鍵時候,隻要能堅持最後五分鍾,你就贏了,一個人的奇跡往往就是在最後的五分鍾內產生的。隻要你能頂住,你就是個真的漢子。
有些人本打算一旦遇到某人,便立即把心事向對方訴說一番。不料,見了麵將對方的臉色、表情、社會地位和職業作了粗略的判斷後,便緘口不語了。你如果一直保持沉默,別人是無從替你理出解決困難的頭緒的。因此說,我們不論遇到任何事情,不要一開始就抱著灰心的態度,縱使為對方取笑,也無傷大雅,何不道出心中的秘密,說不定可找到擺脫困境的方法。
你是不是對任何事情一開始即抱定灰心的態度呢?和朋友一起聊聊天,不必把心事積壓在心中,不妨說出來讓大夥兒聽聽,也許解決你煩惱的範圍將會擴大。中國人相信“風水輪流轉”,即使你真的目前境況不如人,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認定你日後不勝過千千萬萬人呢?不要被人“我是貴族的後裔”的架子所嚇倒,要有“我是貴族的祖先”的氣概,這樣,你在求人時才能不卑不亢,有理有利;也隻有這樣,你才能將自己的才能正常地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要說這是不可能的。這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皇帝輪流做的不可逆循環鏈。風水轉過來了,想不發達都不行,這就叫運氣來了門板也擋不住。所以,一定要對自己的美好未來充滿信心,這樣以信心激勵行動,行動又反過來加強信心,如此良性循環,就一定能達到最終目的。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非聖賢,誰都無法甩掉七情六欲,離不開柴米油鹽,即使遁入空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還要“出家人以寬大為懷,善哉!善哉!”不離口,也有是非曲直,能分青紅皂白。所以,要成就大業,就得分清輕重緩急,大小遠近,該舍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忍的就得從長計議,從而實現理想宏願,成就大事,創建大業。中國曆史上劉邦和項羽在稱雄爭霸,建功立業時,其實就是在“忍小取大,舍近求遠”上見出高下,決出雌雄的。這是一種“忍”的功較量。誰能夠“忍小取大,舍近求遠”,誰就得天下,稱雄於世;誰若剛愎自用,小肚雞腸,誰就失去天下,一敗塗地。宋代著名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評論楚漢之爭時就曾說:漢高祖劉邦所以能勝,楚霸王項羽所以失敗,關鍵在於能忍不能忍。項羽能伸不能屈,白白浪費自己百戰百勝的勇猛;劉項之爭,從多方麵說明了這一點。劉邦所以成大業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個人享樂,忍一時失敗,忍個人意氣;而項羽氣大,什麼都難忍難容,不懂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大業未成身先亡,可悲可歎!
下麵幾件事足以說明劉邦與項羽的不同,楚漢戰爭之前,高陽人酈食其拜見劉邦,獻計獻策,一進門看見劉邦坐在床邊洗腳,便不高興地說:“假如您要消滅無道暴君,就不應該坐著接見長者”。劉邦聽了斥責後,不但沒有勃然大怒,而是趕忙起身,整裝致歉,請酈食其坐上座,虛心求教,並按酈食其的意見去攻打陳留,將秦積聚的糧食弄到手。劉邦圍困宛城時,被困在城裏的陳恢溜出來見劉邦,告訴他圍城與攻城都不如對城內的官吏勸降封官,這樣化敵為友,就可以放心西進,先入鹹陽為王。劉邦采納了他的意見,使宛城不攻自破。
與劉邦容忍的態度相反,項羽則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一個有識之士建議項羽在關中建都以成霸業,項羽不聽。那人出來發牢騷:“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結果項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將那人殺掉。楚軍進攻鹹陽時到了新安,隻因投降的秦軍有些議論,項羽就起殺心,一夜間把二十多萬秦兵全部活埋,從此殘暴名聞天下。他怨恨田榮,因此不封他,而立齊相田都為王,致使田榮反叛。他甚至連身邊最忠實的範增也懷疑不用,結果錯過了鴻門宴殺劉邦的機會,最後氣走範增,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