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計義中取利
商無信不立,信毀則業毀
相傳戰國時期,虞孚學會經商之法後,生產出幾百斛漆運到吳國去賣,找到買主後為貪利而在漆中摻假。結果不但沒賣掉反把老本都賠光了。虞孚的教訓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經商的道德和信譽問題,無論什麼性質的商業經營者,都不能忽視它;二是專業問題,一般不要從事並不熟悉的專業經營,更不可自作聰明,“班門弄斧”去欺騙買主。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終究是會敗露的。經過高人指點辛苦了幾個寒暑,本可以賺錢致富的虞孚反落了個“客死異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局。
現代社會中,作為一個經商者,更應該接受虞孚的教訓,不能拋棄商業道德這個大義,去貪圖一己之私利。這樣不僅自己在商場不能立足,反會遭到世人的唾罵。有鑒於此,我們不能不引以為戒,老老實實地為人,真真誠誠地做生意,隻有這樣才會使自己的聲譽日隆,財源茂盛。
人無信不立,商亦無信不立。企業和經商者絕不可見利忘義,言而無信,甚至背信棄義。要知道信立,則業立;信毀,則業毀。所謂“誠信”,其基本要求就是不經營偽劣產品,不從事欺騙性活動,不傳播虛假信息。作為行為,其核心就是誠信道德的實施,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效、周到、熱情服務,以盡可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吳舜文是台灣最有影響的女企業家之一,1973年她曾當選為台灣第一屆十大企業家。她因在企業管理方麵的成就,於1973年與1977年先後被美國肯尼迪學院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和聖諾大學名譽商學博士。
吳舜文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她具有很多難能可貴的品質,她畢生身體力行,做人的基本原則——守時、守信、誠實、公正、儉樸、堅毅。她是一個很有恒心毅力的人,結婚以後才上大學,40歲出國念研究生,70歲開始學書法。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實屬少見。
她經營管理的觀念是眾多人津津樂道的。她把“義”放在首位,利居其次,她把發展民族工業作為企業的崇高理想。在台灣企業家偷稅漏稅嚴重的情況下,吳舜文則是例外,1986年她是台灣排行榜的冠軍。
她經營企業,理想高、眼光遠,不投機圖近利,肯務本求實。在研究發展上敢於巨額投資,她在台灣也是出了名的。她投入巨資,興建“裕隆汽車工程中心”,就是一個例證,她曾這樣說:“投資設計中心的宗旨,是為了工業發展,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既然方向正確,就不如放手去做。如果成功了,就對大眾有貢獻;失敗了,對曆史有所交待,也相當光榮。”
她的工程研究中心,每年的研究經費達4億元台幣,每天耗資110萬元台幣。每年花費在買書上的經費就達150—200萬元台幣。台灣前“行政院院長”孫運旋公開講:“吳舜文是台灣唯一看到研究發展至為重要的企業家。”
吳舜文在管理中也實行了幾條有效的改革,比如她采取“目標管理”,即由員工每年提出一份切實可行的年度計劃,再分解為每月目標,據此檢查工作。她還在台灣首創“三班製”。
1960年她掌管台元紡織品公司後,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把兩班製改成“三班製”,減少了工人的工作時間,發放同樣的薪水,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此產生的是台元的工作效率與技術水準大大提高,產量增加,質量提高,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
總之吳舜文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她具有豐富的知識與高度的智慧,凡事追求完美。她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意誌力堅強,好勝,不服輸,同時也勇於創新。這是一個天生企業家的條件,難怪她把事業經營的如此成功。
從商要有商德
隻顧自己賺錢,不講社會道德的商人,自古以來就是受社會輿論譴責的。
相傳有一個叫龍昌裔的米商囤積幾千斛大米,時值災年,他卻以高價出售,當米價有所下降時,他寫了一篇禱文到神崗廟祈禱,而被雷震死在亭子外邊。人們認為是龍昌裔觸動天怒神怨,雷擊死他是對他的懲罰,還聯名上告,把他孫子的功名都予以革除了。這表明人們對龍昌裔為賺錢而不顧百姓死活的憎恨與厭惡。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作為一個現代商人,就更應該講求商德,而不能不顧仁人大義,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象龍昌裔之流的奸商,難道不是愚笨之極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無商不奸”,“無商不貪”,這是長期存在人們頭腦中的看法。所謂“奸”是商業活動中的權變,欺詐投機之通稱;所謂“貪”,是對商業利潤最大限度的追求。現代商海中,也確實存在著象龍昌裔那樣的愚蠢之輩,利令智昏之徒。他們根本置商德於腦後,渾水摸魚、弱肉強食,掛羊頭賣狗肉。這種人的行為違背了商業信譽、社會道德,必然自阻商路,自毀事業,為精明的經營者所不取。在“無商不奸”的觀念的蒙蔽下,人們忽視了“商業”作為社會正當行業的地位,忽略了商界中古今的許多正派、虔誠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