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計以情感人——用真情換取真心
同情心是交流的媒介
人的同情心是一種崇高博大的情懷,是人與人以及人與物之間溝通交流的媒介。在傳統社會裏這種境界被概括為“仁”。“仁”不僅僅局限於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於人與物之間。人對萬物的同情使人產生與天地萬物同類同體的感覺,由此引發以仁愛之心待人待物的道德良知。人將萬物視為一休,將天下看成一家,將天下人當成一人。將世間一切都看成自己親愛的對象,從而達到盡仁、盡善、盡性的人生最高境界。
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人與人,人與物本來都是同根同脈,同心同德,不兮彼此。但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屬於自己的軀殼形骸,於是便很容易從身軀上分出個你我他,由此產生種種分隔隘薄的私欲之蔽,這樣的人就變成了小人。小人自然泯滅了人性中仁愛親善的靈光,終日圍著自己的小圈子打轉,隻會打自己的小算盤,從而為人所唾棄。
因此,人與人之間真正形成溝通達成理解,不是靠邏輯或教條,而是靠感情,將心比心,需要借助於某種中介,這個中介就是人的感情。中國人常說“通情達理”四個字,一個人隻有“通情”才能“達理”。這種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處世藝術運用起來總是那麼左右逢源。
熱情是表達感情的方法
假如你一進入交際應酬場所,就碰上一個冷冰冰的人,你一定會難為情,或者不知所措。也許你很幸運,碰上的是一個熱情好客的人,你感到了溫暖,精神一下子就放鬆了,這個人很快就會成為你所信賴的一個朋友。可見,主動熱情在交際應酬中是多麼重要。
主動熱情的含義是廣泛的。你可以注意附近那些被冷落的人,使他們恢複自信心;當你見到一個朋友說話久了,應當熱情地倒上杯水,主動為其服務;即使你不善於在公開場合講話,也應積極地和多數人打招呼,或約個時間單獨談談。
不聲不響,不能主動地打開局麵,隻好永遠當個“局外人”。有時正好碰上熟人,你與他攀談幾句,借以鬆弛一下緊張的心情,然後請他再介紹其他朋友,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但注意不要纏住人家不放,像抓住救命稻草,這樣會使熟人對你望而生畏。
主動熱情也有個“度”的問題。殷勤過分,會讓人覺得虛假,弄不好還要發生一些誤解。最好的情況就是主動的一方與被動的一方都感到自然舒暢,而不帶勉強成分。
熱情的人受人歡迎,冷漠的人遭人反感。這是一般規律。
這一道理,很多青年人並非不知道,但卻就是有人做不到。常會聽到一些青年說:“我對人就是熱情不起來,喜歡做‘獨行俠’,我行我素是我‘英雄本色’。”
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們似乎頗有沾沾自喜之意,絲毫不認為這是有害的。
的確,青年人都喜歡把自己裝扮得“酷”一些,尤其是男青年更是如此。在他們看來,這是張揚“個性”的途徑,可以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
但是,這種做法卻極其不利於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在一般情況下,隻有那些性格不成熟的人才會這樣做;或者是某些自命不凡的所謂“藝術家”,也會這樣做。
人生在世,誰都不可能與世隔絕。然而,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若想正常交往,就不能不表達出熱情的態度。熱情,更是表達自我感情的必要手段。
表達熱情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對別人的事情表示關注、願意感受別人的歡樂、樂於幫助人等,都可以在別人麵前展現出自己的熱情來。
熱情不僅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催化劑,更是表現自己感情的重要方法。所以,青年人一定要對別人表現得熱情些。否則的話,即使你內心的感情再豐富,對人的感情再好,也難以讓別人觀察和體會到。
適時地附和他人
青年人往往喜歡標新立異,顯得自己確確實實與眾不同,超乎尋常。所以,他們很少附和別人的觀點。
即使彼此間的感情聯係較親密。關係相當不錯時,也常常以爭執代替附和。這樣,時間一長,次數一多,就會極大地影響彼此間的感情關係。
所以,不會附和別人是不善於向別人進行感情投資的一種表現。而隻有善於在適當的時機附和別人的人,才能更好地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所謂附和,是指通過在觀點、判斷、思想及行為上與對方保持一致來贏得對方對自己的喜愛。
附和對感情投資來說有很多好處,比如,附和可以照顧到別人的麵子,使說話者認為自己的話的確很有價值。如果被附和的人是上司,附和還可以維護對方的優越感、權威感。
歸納起來,附和的好處主要有兩點:
第一,可以使被附和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彼此間建立起共同點、共通點,為彼此的感情搭起一座互通心靈的橋梁;
第二,可以使被附和者接受自己,或多或少地產生出“自己人”的感覺。由此可見,巧妙地附和的確可以向投資對象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情。
當然,正如讚美一樣,附和也是要講究方法與技巧的。在一般情況下,對人給以有區別的附和是獲取對方好感和有效地向對方表達感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