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建設性的思想造就美好的結果(1 / 3)

思想導致行動,如果思想是和諧的、具有創造性的,那麼結果一定是美好的;如果思想是破壞性的、嘈雜不堪的,結果一定是不幸的。

學習了本課你會發現:你有自由選擇思考內容的權利,但思考的結果卻由一個既定的法則控製著!這是不是很神奇?當知道了我們的生活並不是反複無常、飄忽不定時,我們難道不應該感到欣喜嗎?我們的生活是由某種法則支配的。這種穩定的狀態就是我們的機遇,因為隻要遵從這個法則我們就可以準確無誤地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

正是由於這個法則的存在,宇宙才呈現出了一片和諧的景觀,否則,將是一片混沌。

這就是善惡之源的奧秘,過去的、未來的一切幸與不幸,皆在於此。

讓我來對這一點做一下說明。思想導致行動,如果思想是和諧的、具有創造性的,那麼結果一定是美好的;如果思想是破壞性的、嘈雜不堪的,結果一定是不幸的。

因此,隻有一個規律、一個原則、一個總因、一個“力量之源”,而幸與不幸隻不過是用來描述行為結果的詞語而已,或者說,用來檢驗我們對這一規律是遵從了還是違逆了。

從愛默生和卡萊爾的生活經曆中我們可以見證一下這一點的重要性。愛默生熱愛一切好東西,他的一生就是一首寧靜而和諧的交響曲;而卡萊爾憎恨一切壞東西,他的一生便是一部永遠嘈雜不寧的紀錄片。

這兩位偉人有著同樣的理想,但一個采用了富有建設性的思想,因此得以與自然法則和諧一致,而另一位卻接納了破壞性的思想,因此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煩躁。

很顯然,我們不應憎恨任何事物,即便是“壞”事,因為恨是極具破壞性的,而且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持有破壞性的思想就好比播下“風”的種子,收獲的將是“颶風”。

1思想包含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因為這個原則是宇宙的創造原則,就其本性而言,它總會與其他類似的思想結合到一起。

2因為生長是生命的目標之一,所以一切存在的原則都必須為生命的成長付出相應的努力。因此,思想一旦成形,生長法則就會讓它彰顯出來。

3你有自由選擇思考內容的權利,但思考的結果卻由一個既定的法則控製著。一切持之以恒的想法都會在個人的性格、健康和外在環境中顯現出相應的結果。因此,以一種建設性的思維習慣取代那些破壞性的思維習慣,對我們的成功而言是極其重要的。

4我們都知道,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精神習慣很難掌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此束手無策。我們的策略就是,從現在開始,讓那些建設性的思想取代那些破壞性的思想。形成分析任何一種想法的習慣,看看這些想法是不是必要,其客觀結果是否有益(不光是對自己,也包括對身邊所有受到影響的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保留它,珍視它。這種想法是有價值的,是與“無限”步調一致的。它能夠生長、發展,結出豐碩的果實。另外,你最好記住喬治?馬修?亞當斯所說的話:“學會關上你的大門,不要讓那些破壞你美好未來的東西溜進你的心靈、你的工作、你的世界。”

5如果你的想法是批判性的或破壞性的,無論在什麼條件下你都隻會招致混亂與不安。所以,每個人都有必要培養一種有助於創造建設性思維的心態。

6你將發現想像力在這一方麵的巨大作用。培養想像力的目的在於引發自己的理想,因為你的未來就是從理想中浮現出來的。

7如果你的未來是一件衣服,想像力的作用在於積聚原材料,而你的心靈則負責把材料編織成衣服。

8想像力是一道光,為我們照亮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和經驗的世界。

9想像力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所有探險家、發明家都是借助於這一工具,打通了從先例到經驗的隧道。“先例”說:“這不可能做成。”“經驗”說:“它已經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