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其次,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些是超自然現象幹預的結果,但是科學的自然法則告訴我們,超自然現象是不存在的。萬象皆有因,因源於固理。固理,即固定的法則或原理,它的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運行絕對是既精準又貫穿始終的。
13再次,我們可能會說,我們進入到了“禁地”中,那裏有一些東西是不能讓人知道的。在每一次人類進步中我們都會聽到這種類似的反對意見。曆史上,那些提出新理念的人,比如哥倫布、達爾文、伽利略、富爾頓、愛默生,都曾承受過這樣的冷嘲熱諷或是殘酷迫害。所以這種反對是不正確的。相反,我們應該仔細審慎任何一件引起我們注意的事件,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發現其中蘊藏的基本規律。
14我們會發現,思想的創造力具有超強的解釋功能,所有物質的、精神的、心靈的經曆都能夠用其解釋。
15我們還會發現,思想會帶來與主導性的精神狀態相一致的情況。比如,一個人越是恐懼(恐懼是一種思想)疾病,疾病往往越是降臨到他身上,這就是心理思想導致結果的典例。
16很多人都想得到大量的物質財富。如果把意念集中在必要的情境中並付出很多努力,往往就能夠心想事成。可是,讓人奇怪的是,當我們最終獲得我們一直渴盼的東西時,卻與想象中的感受不一樣。這就說明擁有隻能獲得暫時的滿足感,有時候,人們享受的隻是一種努力實現夢想的過程。
17那麼,怎麼才能保證這一過程一定會實現呢?通過什麼樣的思想方式才能實現我們真正的夢想呢?實際上,我們全人類所向往追求的夢想很簡單,那就是幸福與和諧。把握住這個世界賜予我們的一切,能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能夠使其他人幸福快樂,我們也會感覺到真正的幸福。
18但是,幸福快樂是有前提的。在健康、力量、知己好友、機遇皆無的情況下,連吃穿都不能解決,又何談快樂?隻有在擁有這些的前提下,才能夠既滿足普通的日常需要又擁有奢華的舒適愜意——幸福快樂會永遠與我們相伴相隨。
19傳統保守的觀念是讓你像一隻“蟲”,隻滿足於自己已有的那一份,不管它是什麼。而當代的理念是:要了解你被賦予了天地萬物間最好的一切,了解你就是創造者,未來必為你所創造。你有資格去獲取世間任1何的美好事物。
20現在,即使我們知道這些在理論上都是正確的,並且這些理論也是一切宗教或哲學體係的精華,然而我們如何才能把這些理論應用於實踐中並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呢?
21首先,將知識應用於實踐當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話,不會獲得豐厚的回報。運動員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一個運動員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隻學習書本的體育相關知識是不夠的,他必須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的訓練,在實際訓練中體會書本上的知識並付出大量的體力,才會有可能獲得成就。記住,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付出在收獲的前麵,因為付出是精神中的“因”,而收獲是“果”。因此,我們應該用勇氣、激情、健康等積極有益的“因”引導出良好的結果。
22我們知道,思想是一種精神活動,它具有創造性的特點。但也不要忘記,缺少有意識的、係統化的、建設性的引導的話,思想也可能有任何創造。這也正是空想和建設性思想的不同之處。空想的後果隻能是蹉跎了光陰,浪費了精力,而建設性思想會引導人走向永久的成功。
23我們生命中的種種經曆都是受引力法則支配的。快樂與不快樂的意念根本無法共存。因此,當兩者相遇時,為了更好地適應新需求,需要改變自身不快樂的意念。
24宇宙物質是萬能的,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精神圖景的創造過程中,意念就被投入到宇宙物質中。但是,意念怎麼可能能夠支配萬能的物質世界去實現我們的需求呢?失敗的結果由此而生。我們不能隻接受宇宙物質的無所不在,而排斥它的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的事實。否則,這種排斥隻能證明自己的無知並產生不良後果。
25深入認識宇宙精神的無限能量和無限智慧可以幫助我們憑借它的力量實現我們的願望。認識帶來現實,所以,你們這一課的作業是,運用此原理認識到自己是整體之一,在本質和屬性上兩者完全相同,若有差異,也隻是程度不同。
26一旦這種偉大的思想深入到你的意識中,你開始關注你心中的那個自我,那個能夠思考的靈魂是整體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種偉大的思想開始滲入到你的意識中,當你真正地開始認識到你(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的自我),你心中的“我”,那個能夠思考的靈魂,是這個偉大整體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你將開始體會到:一切美妙、偉大、神奇的際遇都將為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