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知而無畏(1 / 2)

我們要做命運的寵兒而不是玩偶。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就是擁有知識。知道的真理越多,你的前途越光明。

恐懼是一種消極情緒。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存在著這種情緒。恐懼是一種思想形式,影響力很大。它深深地影響著整個身體的各個部分:破壞肌肉係統、阻礙骨骼生長、麻痹神經中樞、破壞血液循環等。

盡管恐懼的消極作用很多,但它並不是不可以戰勝的。戰勝的方法就是運用力量。很多人不知道這種力量是什麼。我們借助電的例子來解釋一下。普通人覺得電是高深莫測的。但是他們知道遵循電的法則的話,電就能為我們好好服務。比如,照亮房間、發動機器等。力量也是如此。盡管描述不出它的真實形態,但是並不影響我們運用它。隻要遵循力量的法則,我們就能把這種生命的源源不斷的能量吸收進體內,讓精神、道德和心靈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為了使這種生命潛能不斷得到提升,本章中闡述了一種極簡便的方法。學會此方法後,把它應用到實踐當中,你就能很快找到隻有天才才會擁有的力量。

1從古至今,人們探索真理的腳步從未停止過。但與以往盲目探險不同的是,現在的探險既係統又合乎邏輯。經驗在形成之前,我們都能在意識中得到指引。

2探索真理實質上就是探索終極動因。回顧過去,人類的每一次經曆都會導致一個結果。如果經曆的原因確定了,就能夠據此有意識地加以控製。如此以來,我們就能掌控一切境遇。

3這樣說來,人生絕對不可能是一場命運的球賽。我們要做命運的寵兒而不是玩偶,就像船長掌舵船艦、火車司機駕駛火車一樣,緊緊地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盤。

4追根究底,世間萬物都是一個共同的成分,彼此之間不是相互孤立或相互對立;它們之間既密不可分又可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5北極與南極、內與外……這些對立麵在物質世界中有很多,它們被賦予了不同的名字,有的肉眼能看得到,有的卻看不到。但無論能不能看得到,它們都隻不過是這些對立麵的一種表達方式。

6盡管我們給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麵賦予了不同的名稱,但它的正反兩麵是有關聯的。這兩麵不能獨立存在,都是事物整體的兩個部分。

7精神世界的法則別無異樣。關於“知識”和“無知”,我們知到,“無知”指的就是“缺少知識”,是表達“知識”匱乏的一個詞,沒有遵循任何法則。

18道德世界中的規律也是一樣。比如,“善”與“惡”。“善”有實際意義,可以被觸摸感知;而“惡”雖然是真實的存在,但它是“善”的反麵,無法可依,無生命的活力。這是因為同光明驅走黑暗、真理打敗謬誤一樣,“善”總是摧毀“惡”,有“善”就容不下“惡”的存身。因此,在道德世界中有一個法則,而且是唯一的法則——善的法則。

9精神世界也是如此。“物質”和“精神”聽起來好像是獨立的兩個實體,但事實上它們是獨立存在的。因此,顯而易見,精神世界也隻存在唯一的法則——精神的法則。

10精神和物質是有重大區別的。精神是永恒真實存在的;而物質在時間的長河中總是在不停地變化更迭著。也許你今天看到的物質文明一個世紀以前的人們做夢都不會想象的到。同樣,一個世紀以後,人們也會發現今天的一切已經都成為曆史,不複存在了。

11這一變化法則同樣存在於動物世界中。無數的動物度完短短幾年最多幾十年的生命曆程或就離開了這個世界。植物世界更是如此,它們的生命長度更短,很多草本植物的壽命隻有一年的時間。那麼,在無機世界中,我們能找到真實永久的存在嗎?答案是否定的。滄海桑田的變換讓我們無奈;曾經的平湖變成了現在的高山,曾經波濤洶湧的大海變成了平整的陸地。站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大峽穀前,看到曾經被冰川吞吐之後留下的斑斑履跡,我們無限感慨……12萬事萬物無時不刻地都處於變化更新當中。我們知道,變化源自宇宙精神的演變,對精神而言,物質隻是它借助的一種形式。物質本身沒有法則,精神法則才是唯一的原理。

13綜上所述,精神法則是物質、精神、道德和心靈世界中唯一且不可替代的法則。

14我們知道,精神是處於靜止狀態的,但是人類能夠運用思考能力把它作用於宇宙精神並使宇宙精神轉化為動態心智。精神的運動狀態形成了我們所謂的動態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