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
最失敗的領導者,就是員工一看到你,就像魚群似的沒命地逃開。
在真真庵的水池中,約有100多條錦鯉。顏色各異,形態美妙,它們自然地分成幾群優哉地遊著,從屋內遠眺,確實很美麗。鬆下常穿著木屐從房間走近水池,當他走到水池旁時不用拍手,錦鯉就會從四麵八方一齊聚過來,在他附近來回遊動,不想離去。它們在等他手中的魚食。鬆下的手一伸到水麵,魚群就都抬頭湊近,用手觸摸魚群,真是可愛之極。
即使受到驚嚇迅速逃離,隻要鬆下不離開,魚群過一會兒仍然會重聚回來。這是因為鬆下在喂食魚餌給魚群後,魚群已經養成了從鬆下手中獲得食物的習性,所以它們才會一看到鬆下就條件反射地遊到鬆下身邊。
其實管人同喂養魚群是一樣的。每個員工都有優異的智慧才華,擁有吸收新知的學習能力,但如何運用這種特質,不僅是個人的自由,更是領導者的使命。所以領導者的使命就在於將員工導向正確的方向,而要做到這一點,領導都必須運用親和的力量,不斷地將手中的“魚餌”撒向員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不要支使員工
經營者不要心存“支使別人替自己效勞”的心理,而應設法使部屬體會出工作樂趣。
——鬆下幸之助
每個人都有一段做部屬、誠心誠意幫助上司推展工作的職場經曆。當你累積了一些工作績效,而受到公司的提升,有了新地位和指揮他人的權力後,往往會發現得不到部屬的支持與擁護。甚至你費心費力教導他們工作,非但沒人感謝,還嫌你要求嚴格苛刻,隨時想找機會扯你的後腿。
身為一位領導者,卻不能因此而消極退卻,而是要充滿勇氣,克服一切辛苦,以愉悅的心情去處理它。否則,不但談不上“用人”,自己的事業也無法完成。
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解決用人的苦惱呢?
從鬆下的從業經驗來看,“用人”變成一個苦差事是在二戰後的事情。在戰前,社會上仍崇信封建式的道德觀念,上下階層劃分得很嚴密。當時,鬆下以創辦人兼社長身份所說的話,沒有人敢提出反對意見。可是,戰後整個世界趨向民主潮流,勞工地位提高,勞資問題層出不窮,而社會輿論往往又支持勞工運動,所以形成了一股激進的勢力。公司裏有很多人都成了工會的成員,他們經常會反對公司的政策,使經營者都感受到了逼人的氣勢。這時,才使鬆下體會到用人的苦處。
開始時,對於這類人事上的困擾,鬆下也想不出具體應付的策略。但後來,從和顧客的交往中,鬆下領悟了一些較積極的想法,心裏才比較舒坦。他認為,用人固然是一件苦差事,但如果把部屬當成顧客,就會重視他們——顧客往往有權利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而我們卻必須盡一切力量使其滿意,使他們樂意購買公司的產品。
因此,如果把公司員工或工會的成員都當成顧客看待,即使要求無理,也應懷著感謝的心情去接納他。
正因為有了這種想法,用人的苦惱自然就降低了。這當然隻是鬆下個人的自我安慰法。
鬆下認為,用人最好不要心存“支使別人替自己效勞”的心理,而應該設法使大家體會工作中的樂趣,使部屬把工作當成自己分內的事。這樣一來,就再也沒有用人的困擾了。
社長不是軍師
經營者不是軍師,軍師隻建議應該采取什麼戰略,但采用與否則由經營者決定。
——鬆下幸之助
經營者的決斷力是很重要的。他們的決斷力如何,往往會決定企業的成敗。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必須學會采取果斷的手段去應對,認清什麼時候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什麼時候要采取果斷的措施適應時代的變化。這就是經營者應有的判斷力,也是決斷力。
鬆下認為,應付變局時,最重要的還是麵對現實,必須不為私欲所惑,不計毀譽或不受輿論所羈絆,虛心地觀察事情的真相。如果有這種純樸的心,就能看出事物的真相,把握應有的態度。
不過,在實際判斷時,經營者不免會因為聽到一些“閑言”而倍增煩惱。這些“閑言”中,可能有些是出於善意的——但是員工為公司前途發展所提的善意建議,有時未必正確。經營者必須有識別的才能,否則難免滋生問題,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企業的經營者不是軍師。軍師隻建議應該采取什麼戰略,但采用與否則由經營者決定。極端地來說,經營者隻要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
10位軍師為你提供建議,他們的意見可能一致,也可能四分五裂,決定權完全在統帥身上,因此不會做決定的統帥必定是愚將,更不用說戰勝敵人了。
經營者果斷地下決心,然後所有員工在其領導下團結一致,對企業的高效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鬆下認為,統禦的能力完全由經營者的見識而定。經營者的見識如何,將決定員工能否跟著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