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家公司是一間小商店,這家小商店在千葉縣的船橋市。由於該市大商場不斷湧現,已達50多家,小商店受其壓迫,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經營難以為繼。

對於這間小商店,塾生的對策是爭取客戶的信任,信譽第一。或許大商場剛開業的一小段時間會影響小商場的顧客量,但過些時間就不是如此了。因此,小商店應該美化店前環境,禮貌待客,周到服務,以誠懇、實在的經營方法為基本。做到了以上數點,小商店照樣可以營運得很好。

鬆下的評語是:經營能力的大小和店麵的大小毫無關係。大商場有大商場的優點,小商店有小商店的特色。小商店發揮自己的經營特色,以此贏得顧客,就不怕被大商場擠垮。

同樣是不景氣,鬆下卻給出了兩個藥方。這藥方是建立在對形勢的深入分析和對經營的深切了解之上的。可以看出,鬆下的兩個藥方,都是可以治病的。

敢於撤退才是大將軍

為了成功,撤退也有必要。

——鬆下幸之助

經營要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左右,經營者應該明察善斷,占盡先機。該撤出的時候,就應該義無反顧地撤出,否則就會被窒息。敢於撤退的將軍才是大將軍,敢於放棄的經營者才能前進。

一次,在鬆下政經塾上,塾生向鬆下提出了“撤退”的問題,說萬代公司的經驗教訓是“為了成功,撤退也有必要”,不知塾長以為如何。

萬代公司的山科會長是鬆下的熟人,他的“撤退”,鬆下知之甚詳。而且,鬆下十分同意山科的“撤退”哲學,他自己的經營史上,就有過數次的撤退。

二戰以後不久,鬆下接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縫紉機公司。起初,他覺得有辦法起死回生,但由於不擅長此方麵的業務,而且競爭對手林立,自感無法抗衡,便立即退了出來。在鬆下看來,費了一番功夫以後退出來,財力、物力、人力都會有些損失,但總比繼續毫無希望地撐下去來得劃算。

鬆下的“撤退”,最為驚天動地的要屬從大型電腦領域的撤退了。那是1964年的事情。此前,鬆下已經在大型電腦的製造方麵投注了十幾億日元的資金,並且已經研製出了樣機,達到了實用化的程度。可是,鬆下卻遽然從這一領域裏退了出來。當時的情形是,小小的日本,有包括鬆下的七家公司在從事大型電腦的科研開發,而市場卻遠不那麼樂觀。繼續下去,勢必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麵。與其惡性競爭而兩敗俱傷,還是毅然決然地早些退出來為好。後來的事實證明,鬆下的這步棋走得很是正確:直至今天,家用、小型電腦長足發展了,唯獨大型電腦卻比較冷清。

是進是退,關鍵在於分析大勢,把握時機。然而,這都是不容易的。鬆下認為,準確地把握時機,全靠第六感覺。這並不神秘,因為這種第六感覺是經過長期的修煉得來的,是曆盡滄桑而獲到的心得。特別是對於“船大難掉頭”的大公司來說,更要如履薄冰,及時悟道。對此,鬆下的經驗是:經常向前輩、批發商、零售商、顧客等討教,以他們的觀點來檢討自己的想法。能拜一些這樣的有豐富“戰鬥”經驗的人為師,是相當重要的。

商場如戰場,有進有退。不成功絕不罷休固然是真理,但敢於撤退才是偉大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