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自述:雲南光複紀要(14)(1 / 3)

四曰提倡工商。反正後即擬訂表式,通令各屬,調查全省工藝出品及全省商業狀況。複因前清勸業道設立之勸工總局所製物品,半屬無益玩具,而成本太巨,銷售為難。乃改設全省模範工廠,分為金工、化學工、染織、編造、縫紉、陶瓷、圖印各科,就滇中原產物料及固有工藝品分配製造。又整頓商品陳列所,以資觀摩溝通。盡忠寺、城隍廟兩廟,籌設勸工場,以為開拓市場之計。其他業經計劃而尚未施行者,則概從略矣。

第五,關於交通者。滇省交通要政,反正後所最注重者,鐵道為首,電報、郵政次之,汽船、馬路又次之。茲分述如下:

一曰滇邕鐵路。滇省自前清時已設滇蜀騰越總公司,至宣統年間乃倡先修滇邕之議,曾由滇督奏陳經部派員踏勘。改革之際,事遂中止。反正後都督複電陳中央,略謂滇桂一線,較之滇蜀尤為切要,其路線以由曲靖經興義、百色連南寧為宜。此線修通,厥有數利:一則路線較短,成功較易,需費較省;一則滇粵交通,互相策應,運輸捷速,可固邊防;一則與滇越路不平行,免滋外人口實,且離越較遠,於兵事甚為安全;一則滇、黔、桂三省之地,可擴商業,可辟荒土;一則滇川、滇黔兩線,將來便於延長;一則東川、個舊礦產,便於運輸。

且此路一通,則滇越線路之勢力頓失,既可阻其伸張之勢,並可徐圖贖還之機。惟鍔前遊兩粵,近複來滇,足跡所經,詳察形勢,覺滇邕鐵路尤以延長至龍門島為要。查龍門島去南寧不過四百餘裏,島嶼為泊船最良之海灣,而風浪不驚,較北海為善。海水深廣,可泊兵輪,港口頗窄,間有暗礁,新到之船,亦難遽窺堂奧。若營為軍港,以屯海軍,將來鐵路軍港,首尾銜接,滇、桂不致坐困,庶可鞏固國防。得交通部複電雲,已派錢世祿、隴高顯前往調查,俟複到再定辦法。惟國有一節,中央限於財政,目前尚難籌及,望協同粵、黔、桂三省都督籌措,中央再設法維持。尋電商粵、黔、桂三省都督,均得讚成。惟路長費巨,就地籌款,力有不及,三省分擔,亦尚無成議矣。

二曰延長電線。自四川鐵路事起,自雲南至瀘州電線多被毀損。滇軍反正後,出師援川,悉為修複。又籌設五路電線,一由省城至昭通;一由昭通至敘府;一由東川經會理至寧遠;一由思茅至順寧;一由麗江經中甸至巴塘。凡五千二百餘裏。後以財力不濟,一時未能實行,乃先設麗江至中甸線四百餘裏,又續修至阿墩,與川省合力籌設阿墩至巴塘無線電報。旋又修永平電線,延至六庫。

三曰添置郵政。滇有郵政未通,為威遠、鎮邊、新平、南安、雙柏、易門、羅次、祿勸、劍川、雲龍、中甸等處,至是一律增設,全省消息漸靈通矣。

四曰創設汽船。雲南山多水少,航業不興,惟滇池、盤江間有船艇。然民船載貨無多,且多危險。乃仿蘇杭內河行駛汽船法,先於滇池製汽船一艘,開駛以來,商民便之。

五曰籌修馬路。雲南素號岩疆,道途險阻,工商業不能發達,職此之由。而雨後泥濘,行旅尤多不便。反正後乃倡修全省馬路,頒發表式,令各屬將所管地方應修道裏,先行勘丈,並將應需修費核計報明,籌定的款,擇要舉辦。

以上所述,皆就本省建設而言。至關於全國大局,都督蔡鍔建議頗多,雖未盡見諸實行,而中央亦時加采納。茲攝其要者言之。

當南京臨時政府初成立,鍔致電孫大總統暨武昌黎副總統、各省都督曆陳三義,謂我國幅員既廣,省界夙嚴,勢渙情疏,每多隔閡。此次武昌倡義,各省響應,已除往昔秦越相視之弊風。惟改革之初,事權莫屬,不能不各設軍府,以為行政機關。然宜有通力合作之謀,不可存畫疆而守之勢。設用人行政,省自為謀,恐土豪寢起割據之思,邊境又有孤立之慮,於國家統一障礙實多。今中央政府成立,締造經營當先從破除省界入手,此宜注意者一。我國人士蜷伏於專製政體之下者數千年,幾以議談國事為厲禁。自外力內侵,清廷窮蹙,國人激於時事,急圖改良,於是革命、立憲,君主、民主各黨競出,雖政見不同,而謀國之心則一。今政體確定,全國思想皆將冶為一爐,即平日政見稍殊,果係傑出之才,皆可引為我用。現值肇造之初,萬端待理,隻宜惟賢是任,不可過存黨見,使有棄才,益自樹敵,此宜注意者二。清廷朽腐,弊政相沿,誠宜掃蕩廓清,與民更始。惟外鑒世界之趨勢,內察本國之輿情,必審慎周詳,節節進步,庶全國得以按弦赴節,不致有紛擾礙滯之虞。若期望過高,變更太驟,恐事實與理想不相應,而人民未易舉行,或法令與習慣有相妨,而急切難生效力。故新舊遞嬗之交,目光固宜高遠,而手法則不妨平近,此宜注意者三。

複致電謂:虜氛未靖,戰事方殷,瑣屑者固不暇計,惟大綱所在,似宜先為規定,期於全國一致進行。竊觀目前情形,當從數端入手:一、用人。各省軍府分立,組織機關,互有不同,宜由中央參酌各省之現行製度,擬具大綱,頒布通行,以歸一律。其上級長官由中央委任,次級官由本省呈請大總統委任,下級官由本省委任後報明中央政府。至關於外交、財政官應由中央遣派,似此辦理,庶可統一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