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儕忝列軍籍,承乏戎行,擁護國家,捍衛疆圍,權責所在,戚休係之。丁斯危局,須殫宏願,措神州於磐石之安,濟民國於強大之列,雖曰西南一隅,無與於全局之安危,而一發全身,隱相維係。鍔等不敏,凜然於唇亡齒寒之戒,敢為通力合作之謀,爰為五省軍事聯合,以圖補救於萬一。雖發端於一隅,冀收效於全國。
夫自政略上言之,則聯合之必要有三:民國初立,國基未固,瘡痍未複,民生凋疲。居今日欲為實際上國際之戰爭,恐不免為理想之談,俄蒙問題之遷就,亦固其所然,強硬之宣言,亦為外交手段之一端,故聯合足以間接為對俄外交之後盾,此關於政略上聯合之必要〔一〕。英窺三藏、滇、蜀,法窺滇、黔、桂、粵,交涉日益糾紛,增兵既已見告,故聯合足以直接為對英、對法外交之後盾,此關於政略上聯合之必要二。光複以還,大都省自為製,但事內爭,幾忘外競,中央既有鞭長莫及之患,各省益增感情暌隔之虞。聯合對外凶減內爭,中央自收統一之效,此關於政略上聯合之必要三。
自兵略上言之,則聯合之必要有四:以雲敵情,則滇當兩大之衝,英伺於西,將以緬、印十倍於我之兵力,一方侵入騰衝、緬寧,略取迤西一帶地,一方侵入亞東關雜瑜,略取三藏、川邊,以求達其侵略全蜀,雄踞揚子江上遊之目的。法伺於南,以歐、越五倍於我之兵力,一方侵入開、臨、廣,略取迤南、迤東一帶地,並窺貴陽,一方侵入龍州、上思、防城,略取南寧、欽、廉一帶地,以割我兩廣,此關於兵略上聯合之必要一。以雲形勢,滇為山國,三鄰於邊,山勢綿亙,雄關百二,為川、黔之屏蔽,而桂、粵之輔車也。無滇,則川、黔無屏障之益,桂、粵失相依之利。無川、黔、桂、粵,則滇無策源之望,而有後顧之憂。此關於兵略上聯合之必要二。以雲任務,國際戰爭,區域擴大,一旦有事,則對英作戰,川(滇)、黔兩軍當出騰衝、緬寧,以為主攻,川軍出藏邊,以為助攻。對法作戰,則桂、粵兩軍出鎮南關、諒山、高平、海寧,以為主攻,滇、黔兩軍出老開(街)、河陽,以為助攻。此關於兵略上聯合之必要三。以雲給養,滇、桂、黔貧瘠,內力實苦薄弱,然一般人民勇悍耐勞,不無所長。有強大兵力,無雄厚餉源,
鎮南關城門
戰端既啟,接濟為難。川、粵天府,物資豐盈,加以交通較便,輸送尤易為力,補助協濟,端賴斯土。故滇、桂、黔宜多出兵員,川、粵宜廣籌餉械,絜長補短,負擔自均,此關於兵略上聯合之必要四。
夫聯合之關於政略與兵略上之效益既如此,而聯合與滇、川、黔、桂、粵之利害關係又如彼,故聯合為滇、川、黔、桂、粵生死之關鍵,而民國安危存亡之問題也。
嗟乎!金碧點蒼,既告淪陷,錦江玉壘,豈能獨存?桂林象郡,既遭殄滅,南海番禺,安得無恙?橫覽疆域,惄惄焉如搗,惟望我西南同袍,鹹曉然於外敵之協以謀我,怵惕祗畏,日懷覆亡,協同一致,共弭大難。
我西南雖貧弱,亦環地數千裏,帶甲數十萬,虎鷙之士,跿跔科頭,貫頭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苟日討軍實而申儆之,一朝破裂,則表裏山河,相率為背城借一之計,救亡圖存,事或可期。不然,則省製劃分,畛域見存,各擁集權力,據其提封,畫地而不犯,列郡不相親,萬室不相救,亡而已矣,夫複何言?周秦之世,六國合縱,常以五倍之地,十萬之眾攻秦,猶不免於覆滅者,非合縱之無效,而合縱不堅之無效也。
前車既覆,來軫方〔遒〕。時勢國情,今古同概。故無聯合則西南固亡,聯合而不堅,則西南亦亡。其亡其亡,係於苞桑。鍔等當躬為前驅,率西南豪傑,同仇敵愾,共驟〔風〕雲。黃祖有靈,昭格降鑒。
(1933年印本,無出版者和出版地,從鄒燮斌序言看,似為當年南京國民政府陸軍大學印本)
政略高謀,愛國情懷
——鄒燮斌《序》
(1933年10月)
此稿係蔡鬆波(坡)先生督滇時所擬之五省聯合對英法作戰計劃,其內容雖僅及滇、黔、桂、粵、川,然立案主體實含有中國全部政略之眼光。蓋當時民國初立,國基未固,民力凋弊(敝),適逢俄蒙問題發生糾紛,當局恐惹起國際戰爭,諸多遷就。鬆波(坡)先生盱衡時事,知外交無武力之後盾,決不能決勝於樽俎,爰本此旨連合五省為政略上之聲援。又以英窺西藏,法窺滇、黔、桂、粵之謀日迫,邊陲多故,危機已伏,若屏藩不固,國將不國,於是聯合五省複作對英對法之外交聲援。光複之後,省自為製,外患頻仍,內訌不休,長此因循,國家將永無統一之日,是又得以五省聯合州對外計劃,使勇於私鬥之國人移其眼光於國家。凡此犖犖大端,皆鬆波(坡)先生公忠愛國之偉懷。至於兵略上之見地,有目共賞,無待僂指數矣。惜當時偏處一隅,僅能就五省而經營之,若天假之年,入主中樞,必能於全國國防計劃有詳密之規定也。今則撫遺編,溯往跡,不禁感慨係之,因整理付印,以公同好,兼誌景慕焉。是為序。
民國二十二年十月日鄒燮斌序於陸軍大學(《五省軍事聯合計劃草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