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性格的科學(15)(1 / 2)

從外在來看,謙遜是一種退縮、撤離的態度。這是一種意欲與人隔離的姿態,還伴隨著一種輕微的抑鬱,這種壓抑等於是為逃避具有威脅的情形所做的準備。雙目低垂和扭扭捏捏都是準備逃離的征兆,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到謙遜是一種帶有分離性因素的情感。

謙遜也如同其他情感一樣,可能遭到誤用。一些人動不動臉色就會發紅,他們的這種分離性特征使他們與夥伴之間的所有關係都受到了毒害。由於這種誤用的存在,當其作為一種隔離機製時,它的作用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

附錄

教育總評

讓我們在這裏就我們前麵已經提到的一個問題再進行一些附帶的論述。這個問題就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生活教育對心靈所產生的影響。

毫無疑問,目前的家庭教育極大地助長了孩子對權力的渴望和虛榮心的發展。從這方麵來講,任何人都可以從他的經驗中吸取教訓。的確,家庭擁有巨大的優勢,我們實在想象不出還有什麼比家庭更好的機構可以使兒童受到良好的照顧和教育。尤其是當遇到疾病時,家庭無疑是最適合保護人類的機構。假如父母都是不錯的教育者,有能力通過自己的觀察來識別他們孩子剛剛萌發的錯誤發展道路,並在這些錯誤初露端倪的時候就能夠依靠適當的教育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那麼,我們就必須要承認,在培養、保護健全的人類問題上,沒有哪個機構會比家庭更合適的了。

但是,很遺憾,父母不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也不是優秀的教師。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似乎是父母以自我為中心的病態私欲通過各種方式發揮著主要作用。這種病態的私欲要求自己家庭的孩子受到特殊的培養和教育,甚至不惜犧牲其他孩子的利益。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向兒童灌輸了一種錯誤的觀念,從而犯下了很嚴重的錯誤,這種錯誤觀念認為,他們比其他所有人都優秀,他們自己才是最出類拔萃的。任何以父權觀念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家庭組織都不能擺脫這種思想的困擾。

現在,悲劇就出現了。這種父權與社會感和人類共同意識是格格不入的,它會使個體公開或秘密地反抗社會感。當然,反抗從來不會在公開的場合進行。權威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弊端,它給兒童樹立了一種權力的榜樣,並把與權力聯係在一起的各種享受展示在兒童麵前。所有的兒童都生活在對支配權的貪婪渴求中,對權力充滿野心,並極力追求虛榮。今天,每個兒童都渴望獨占鼇頭、受到尊敬,他們或遲或早都會要求別人對他恭敬和順從,就像在其生長的環境中所看到的那樣,所有人都匍匐在擁有最高權力的個體腳下,百依百順。正是由於兒童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才會導致他們對父母或他人及整個世界的好戰態度。

在這種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對兒童來說,不可能做到對優勢目標視而不見。在一些喜歡扮演“大人物”的幼兒身上就可以看到這一點,於是,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個體的思想和對童年有意或無意的回憶顯示出,他們對整個世界與他們的家庭抱有相同的態度。如果有人反對他們的態度,他們就傾向於逃離這個在他們看來已經非常可惡的世界。

的確,家庭也有利於社會感的發展。然而,如果考慮到家庭中權力追求的影響和家庭權威的壓力,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社會感隻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發展。最早的對愛和溫情的渴望是和母親在一起時產生的。或許,這是兒童所擁有的最為重要的體驗,因為在這種體驗中,兒童可以意識到存在另一個完全值得信賴的人。他明白了“我”和“你”之間的差異。尼采曾說:“每個人都以他和母親的關係為原型塑造出所愛的人的形象。”裴斯泰洛齊也作出過說明,母親是決定兒童將來與世界關係的理想典範。實際上,兒童與母親的關係對其之後的一切活動都具有決定作用。

母親的職責所在就是發展兒童的社會感。我們可以看到,在兒童中產生的怪異人格都源自於他們與母親的關係,而且,這種人格的發展方向可以作為考察其母子關係的一條重要的線索。隻要母子之間存在著扭曲的關係,那麼,在兒童心理中發現不同程度的社會缺陷就是在所難免的了。有兩種錯誤最為普遍:第一種錯誤源於母親無法實現其自身對兒童肩負的職責,兒童的社會感沒有得到絲毫的發展。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缺陷,它可能會引起隨之而來的、一係列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後果。這樣的兒童就像是在敵對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異邦人。假如人們很想對這樣的兒童施以援手的話,那麼別無選擇,隻能去重新扮演他母親的角色,以此來彌補兒童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以某種方式失去了的東西。這就意味著,這是唯一能使他成為一個同伴的方法。第二種錯誤的出現可能更加頻繁,它就是:母親雖然履行了她的職責,發揮了她的功能,但其職責卻發揮到了如此誇張、過分的程度,以致兒童完全不能把社會感超越母親的範圍而轉移和投射到他人身上。這樣的母親讓兒童已經發展起來的感情完全釋放到她自己身上,也就是說,這樣的兒童隻對自己的母親感興趣,而將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拒之於千裏之外。毫無疑問,這樣的兒童完全不具備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應有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