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人格測量(1 / 3)

人格差異性可以通過人格測驗來進行評估。其中,主要的人格測驗方法有兩種:自陳量表法和投射測驗法。

9.3.1 自陳量表

自陳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ies)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人格測驗方法,又稱之為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y)。自陳量表是一種客觀測驗,它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來回答有關思想、情感和行為的一係列問題,對它們進行簡單反應(“是”、“否”)或衡量典型性程度,以此來評估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的方法。下麵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自陳量表式人格測評工具。

9.3.1.1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是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哈薩威(S 。 Hathaway)和麥金利(J 。M ckinley)於1943年編製的。M M PI可用於測量個體的人格特征,也可用於臨床上對病態人格的診斷。鑒於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對問卷項目的不同反應模式,以此來鑒別強迫症、偏執症、歇斯底裏症、精神分裂症、抑鬱性精神病等各類精神病。

M M PI共包括566個項目,其中16個是重複的(主要通過測驗被試反應的一致性來確定被試是否在認真作答)。該量表涉獵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健康狀態、精神狀態以及對家庭婚姻、性、宗教、政治、社會的態度等26類題目。M M PI分為14個分量表,其中10個臨床量表為:疑病(Hs)、抑鬱(D)、癔病(Hy)、精神病態(Pd)、男子氣—女子氣(Mf)、妄想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o)、輕躁狂(Ma)、社會內向(Si)。另外還有4個效度量表:說謊量表(L)、詐病量表(F)、校正量表(K)、疑問量表(Q),被試在這4個量表上得分越高,說明被試作答該量表的有效性越值得懷疑。

M M PI的受測群體比較廣,適用於年滿16周歲,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且沒有影響測驗的生理缺陷(如視覺障礙等)的所有成年人。該量表的所有項目均是單選,要求被試從“是”、“否”或“不能回答”中進行選擇。例如,“每隔幾個晚上我就做惡夢”,“我發現我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工作上”。

M M PI是迄今應用最廣的人格測驗,它以正常人與異常人兩種人為樣本,因此,既可以對正常人格特征進行評定,也可用於臨床精神病的診斷。80 年代初M M PI就被引進中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宋維真教授等對它進行了標準化修訂工作。經過幾十年的完善,M M PI在精神病院、企業人力資源、心理谘詢中心、教育機構等部門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展。M M PI的最大缺點在於:題量過於龐大,施測過程比較費時,而且測試時間過長,也影響了被試的作答情緒,從而可能影響測驗結果的有效性。

9.3.1.2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

在運用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發現了人格的16種根源特質後,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卡特爾還編製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簡稱16PF)。16PF適用於16歲以上具有閱讀能力的個體。

16PF根據16種根源特質編製出16組題目,共計187題。每一題都有三個備選答案(A、B、C),被試可“三選一”進行作答。16PF具體題目舉例如下:

———如果我有機會的話,我願意:

A。到一個繁華的城市旅行B 。介於 AC之間C。遊覽清靜的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