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懷中正抱著一個剛剛出生的小嬰兒,那麼請你預測一下,這個孩子在一歲時會是什麼樣子呢?在5歲呢?15歲、50歲甚至70歲又會是什麼樣子呢?你的預測肯定會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綜合結果———這個孩子肯定會學會一種語言,但可能會當然也可能不會成為一位天才作家。另外,你的預測肯定會對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有考慮———如果小孩的父母都是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那麼你可能會預測這個小孩將來也會顯示出音樂才能;如果這個小孩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你也許會預計說,這個小孩將來的成就會超過父母;如果這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正常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他的身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是否會出現一係列的心理問題? ?
本節將縱向地考察人生全程的身心發展情況,這些探討將有助於深化我們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的認識。
10 .2 .1 童年期前的發展與心理健康
個體的生命是從母親受孕開始的。從受孕那一刻起,生命就進入胎兒期。胎兒期對於個體的發展有源頭性的影響。我們把胎兒期的發展問題歸並到嬰幼兒階段。受孕也稱懷孕,由來自母親的卵細胞和來自父親的精細胞結合而成受精卵,受精卵即為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在受精過程中不但決定了個體的性別,而且也決定了他的身心基本特征。這也就是個體行為的遺傳基礎。從受精卵開始到出生,新生命在母體子宮裏的時間大約為280天。在這個過程中按照發展的順序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即胚芽期(0~2周)、胚胎期(2~8周)與胎兒期(8~37周)。
胎兒期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孕婦的營養和孕婦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煙酒、藥物和放射線等。這個時候的胎兒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孕婦的自我調節,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麵。
小資料———心理學在說些什麼:媽媽心情差,寶寶問題多
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會患心理疾病,孕婦心情不好直接影響胎兒的心理健康。日前,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兒童保健服務中心的專家研究發現,孕婦的心理行為會直接影響胎兒,這樣出生的嬰兒容易煩躁,愛哭鬧,不好好吃東西,睡眠也不好,而且長大後還可能發生學習困難以及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而孕婦的情緒是否穩定,對胎兒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據統計,目前婦女孕期抑鬱的發生率在 15%左右。有關資料報道,在戰爭時期或動亂時代出生的孩子,神經係統出現畸形者占6 。5%。大量臨床調查發現,在妊娠7周至10周內孕婦情緒過度不安,可能導致胎兒口唇畸變,出現齶裂或唇裂,在妊娠後期,孕婦精神狀態的突然改變,諸如驚嚇、恐懼、憂愁,嚴重的心理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過度緊張,會造成胎兒死亡。
(資料來源:寶寶成長網)
嬰兒期一般是指從出生到兩周歲這個階段。胎兒出生以後身體迅速成長,1周歲的嬰兒體重平均是其出生時的三倍,其身高平均是其出生時的一倍半。3周歲以後,身高和體重增長減緩。嬰幼兒期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的因素就要複雜得多。一定程度上說,青少年乃至成年後的許多心理問題追其根源都來自這一時期,所以民間有“三歲看老”的說法。這個時期的個體麵臨三次重大的轉折:從母體內環境到母體外環境的過渡;乳兒期到嬰兒期的交替;嬰兒期到幼兒期的轉化。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這個時期的嬰兒,除了身體和動作迅速發展外,認知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新生兒的味覺、嗅覺和觸覺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出生後幾天就出現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化的能力。例如,新生兒會主動地搜索信息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人們或事件引起他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他們會主動地注意物體的運動、黑白對比的呈現、強弱節奏和高低不同的聲音。這個時期的個體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他們以哭的形式來要求所需要的乳汁和愛撫,如果這種需要和願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產生生理饑餓和心理挫折,從而給他們的心靈留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