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常見的心理問題(1 / 3)

我們界定了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簡單了解了人生全程的發展,接下去就要探究一下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狹義的理解,心理問題就是指個體心理出現的消極的、對日常生活有不好影響的心理疾病,這裏的心理疾病又是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統稱,也就是說,心理問題包涵在心理疾病的概念範疇。心理疾病範疇下的心理問題就更加狹隘,從一個潛在發展的角度看,心理問題是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初級階段。廣義的理解,心理問題是有關心理方麵的問題,就是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包括心理不健康的情況,而且還包括心理健康的狀況。或者可以這樣說,既然心理健康是個連續的相對的概念,那麼心理健康就沒有一個絕對的零點。在人的一生中,心理發展這一條直線上所有的點的集合,都是心理問題。本節要講的心理問題就是狹義理解中的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有很多種,每一種又有不同的程度。在這裏我們以青年學生為參照群體來說明常見的心理問題。

10 .3 .1 常見的心理問題

任何形式的心理問題都會最終表現在行動上。所以,出現心理問題的個體行為會有多多少少的異常。

10.3.1.1 情緒問題

一個人長期處於消極的或者說是負性情緒狀態中,就會出現情緒問題,出現情緒障礙。情緒障礙是人的主要心理障礙之一。按照對人的危害嚴重程度,情緒障礙可以分成輕度情緒障礙和重度情緒障礙兩大類。對於青年學生來說,輕度情緒障礙主要有心境惡劣、情感容易激怒、情緒不穩定、寂寞等。重度情緒障礙主要指神經症,包括焦慮症、恐怖症、抑鬱症等。不同的情緒障礙有不同的調適方法。

本章開篇中的案例就是大學生入學後由於適應不良而出現的輕度情緒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進行調適:① 了解自己並肯定自己;② 維持自我價值感,樹立自信心;③ 積極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④ 培養獨立謀生的意願和能力;⑤ 製定計劃,改善情況。

焦慮症是以突如其來和反複出現莫名恐懼和焦慮不安為特點的一種神經症,是沒有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恐懼。這種症狀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反複出現驚恐發作;二是慢性持續的焦慮狀態,一般還伴有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焦慮症發作起來會出現緊張、恐懼,伴有心悸、胸悶、呼吸急促、出汗、口幹等植物性神經症狀和運動性不安。焦慮症患者往往體驗到一種莫名奇妙的恐懼和煩躁不安,對未來有不祥預感,同時伴有一些軀體不適感。

抑鬱症又稱神經性抑鬱症,是對所經曆的事件產生抑鬱反應,其抑鬱程度與經曆不符,但沒有精神病狀。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得病的原因是一定的心理應激,往往涉及以下三個因素:① 生活中的挫折引起的心境改變,如悲傷、失望、無助等強烈持久的負性情緒;② 自尊心受到傷害,動搖了對自己的信心,有較強的自卑感;③ 性格中有較強的依賴性,不開朗,膽小怕事,厭世悲觀。抑鬱症患者常常帶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感到心情壓抑、消沉、鬱悶、孤寂,麵部表情陰鬱,麵色蒼白,整日無精打采,對生活失去信心,遇事總往壞處想,對日常生活、娛樂、學習、人際關係等失去興趣,對前途悲觀失望,思維遲鈍。部分患者有輕生念頭。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無晝夜節律變化。患者對自己的病症的自製力良好,往往會主動求醫和尋求他人幫助。

恐怖症是對某一特定的物體、活動或者是處境產生的持續的和不必要的恐懼,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為的一種特定的神經症。這種症狀與正常人對真實的威脅產生的恐懼不同,當事人也可以意識到這種恐懼是不必要的,但是不能控製住自己。恐怖症有三種症狀表現:社交恐怖、處境恐怖、物體恐怖。其中社交恐怖症是青年學生中較常見的。社交恐怖症表現為對社交情景的恐懼。患者在大庭廣眾麵前害怕被人注視,擔心當眾出醜,故在人際交往時出現害羞、膽怯、局促不安、尷尬、笨拙,嚴重者還會出現麵紅耳赤、出汗、心慌、震顫、嘔吐、眩暈等。病情較輕者,害怕會見生人,較重者可能因恐怖而回避朋友,與社會隔絕而僅與家人保持接觸,無法堅持正常的學習。

小資料———治療抑鬱:情緒的宣泄

由於壓抑的能量糾結於心,導致抑鬱,所以,抑鬱的治療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將糾結於心的能量宣泄出來,進行外向訓練。

最佳的宣泄法是傾訴,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將心中的想法與苦悶都講出來,可以使抑鬱得到緩解。在傾訴中,宣泄治療與支持治療同時起作用。

大聲朗讀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當代的大學生。大聲朗讀,把心靈打開,文字變成聲音,將心與口統一,口成為心靈的一扇窗戶,每一次響亮的聲音意味著一種勇氣、一種氣概、一次直抒胸臆的宣泄,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又是一種文雅的方式。

單純的宣泄法簡單易行。大聲叫喊、摔東西(當然,最好是摔一些不怕摔的東西)、打遊戲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運動是最值得提倡的一種好方法。當你感到抑鬱時,去跑步,打籃球或踢足球,甚至去跳跳迪斯科,都是可以操作的。這樣你在宣泄情緒的同時也活動了身體。

當然,在運用宣泄法的同時,心理學還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比如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等,在心理谘詢中經常被用到。

10.3.1.2 人格問題

人格問題主要說的是人格障礙。人格障礙又稱病態人格(psychopathic personality),是從童年期或少年期開始發展起來的一種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是在沒有認知過程障礙或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這種人的人格的某些特點過分突出,影響了本人或周圍人的生活的和諧,因而引起別人的注目。人格障礙因為沒有明確的“發病”、“病情波動”和醫藥治療方法,所以一般不作為疾病。但又因為某些原來人格正常的精神病或器質性腦病的患者可以出現人格障礙的症狀,或某些人格障礙者的表現很像精神病,因此人格障礙成為精神醫學的內容之一。

關於人格和人格障礙的分型也有很多分歧意見,最古老的希波克拉底斯分為四種氣質,榮格將之分為內向和外向性格兩型。世界衛生組織的枟ICD—10枠(1992)將人格障礙分為8種類型,即偏執型、分裂樣型、社交不良型、情緒不穩型、表演型、強迫型、焦慮型和依賴型。現將主要的幾種介紹如下:

(1)偏執型人格障礙

主要特點是敏感多疑,容易與人產生對立。這種人格實際中並不少見,但其發生率很難調查,據國外報道,男性多於女性。主要表現是對別人有一種普遍的、無法理解的多疑傾向,認為別人總是在貶低或威脅自己,對自己不公平、不信任或不忠實,因而自己也不相信別人,而且容易因為覺得自己吃了虧而激怒。因為多疑,所以不易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自己的家人在內。

王某,男,24 歲,現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父母性格暴躁,並經常吵架,動輒打罵孩子,他自幼性格急躁、主觀、敏感、好猜疑,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自從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後,他的這些特點更加突出,思想狹隘,固執己見,好嫉妒,經常與人發生衝突,幾乎與公司裏的所有同事都吵過架。他自己實際工作能力很差卻自我感覺良好,反說上級和同事都不信任他,是有意為難他? ?

故事主人公就屬於偏執型人格,其人格障礙起源於幼年經曆。

(2)分裂樣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