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說明,人們都是以情感去判斷眼前的事物,也就是非理性。人們判斷一個人、一件事,內心的情感起著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左右整個判斷結果。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有人是這樣看,而有人會得出截然相反的觀點。
有這樣一對情侶,男女之間相處甚好,但是男的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怯懦,女友對此十分不滿。
這天,兩人出海遊玩,不想中途遭遇大風,兩人的小艇被摧毀,雙雙落入海中,幸虧女友抓住了一塊木板才保住了兩個人的性命。女友問男友:“你怕嗎?”男友掏出一把水果刀並說:“怕,可是如果有鯊魚來了,我會用這個對付它的。”女友隻能苦笑。
這時,一艘貨輪發現了他們,與此同時一群鯊魚出現了。女友大叫:“我們一起用力遊,會沒事的!”男友卻突然用力將女友推進海裏,自己扒著木板朝貨輪遊去,並喊道:“這次我先試!”女友看著男友的背影,感到非常絕望。
鯊魚向女友逼近,但是顯然它們對女友不感興趣,隻向男友衝去,男友被鯊魚撕咬著,他發瘋似的衝女友喊道:“我愛你!!!”
女友獲救了。甲板上的人都在默哀。船長走到女友身邊勸其節哀順變:“小姐,他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人。我們為他祈禱!”
“不,他隻是個膽小鬼。”女友冷冷地說。
“你怎麼能這麼說呢?剛才我一直用望遠鏡觀察你們,我看到他把你推開後用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鯊魚對血腥味很敏感,如果他不這樣做來爭取時間,恐怕你永遠不會出現在現在這艘船上……”
《情侶與大鯊魚》裏的女子誤會了她的男友,在她看來,她的男友是貪生怕死之輩,平時表現得膽小懦弱,到了生死關頭更不可能保護自己,這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的判斷。而船上的人卻在望遠鏡裏看到了客觀的事實——這名男子是真正的英雄,他為了救女友,不惜犧牲了自己,隻是,他所做的一切,女友並不知道。
英國的《新科學家》曾經報道,加拿大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關於男人的理性研究,研究表明,在美女麵前,很多男人都會喪失理性,為了美女,寧願放棄大好的事業和前程,表現出一種隻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氣概。
加拿大馬克馬斯特大學的馬爾戈·威爾遜和馬丁·達利讓209名男生和女生分別觀看了異性的照片,結果顯示,男生在麵對漂亮女性的時候,更願意選擇短期利益而不是長期利益,做出的是“非理性”選擇。男生在麵對長相一般的女孩的時候,更看重的是與這位女孩未來的發展,做出的是“理性”選擇。與此相反,女生無論麵對長相一般或者長相英俊的男生,看重的都是未來的前景,做出的都是相同的“理性”選擇。
生物學家知道,對於動物而言,它們更喜歡眼前的利益而不是將來的利益,即使眼前的利益要比未來可能獲得的利益小很多。這種被稱為“未來利益折現”的選擇過程對於人類同樣適用。比如,對於馬上就要到手的現金和未來的現金,我們會覺得馬上到手的現金更“值錢”。
彩票大獎得主可以一次性把獎金領走,但這樣做要繳納高額稅費,使獎金大幅度縮水,也可以采取另一種做法,就是分期領走獎金,這樣做的話可以領到更多的錢。但通常人們都會一次性把錢領走,雖然他們知道以後可能會領到更多的錢。
心靈感悟
有許多人自我標榜很理性,但實際上、日常生活中,人們感性的時候要多於理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判斷的時候多些理性,在與他人交往中,多以“情”動人。
過度理由效應:少一點理所當然的猜想
“過度理由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德西發現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習慣於為自己和別人的行為尋找一個充足的理由,而在尋找理由的過程中,往往先找那些顯而易見的外在原因。當這個外在原因能夠合理解釋行為的時候,人們一般就不再深究更深層次的原因了。
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村裏休養,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嘩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報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到孩子們已經習慣了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勵,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老人一分錢也不給。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