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斯定理:意識到無知,是知道的開始
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才能進步。美國貝爾電話電報公司實驗室著名科學家、“衛星通訊之父”約翰·皮爾斯說過:“意識到無知才使我們充滿活力。”做人貴有自知之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彌補這一不足。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了我們麵對知識的海洋,個人的見識是多麼的渺小。同樣,在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裏,刻著一句傳誦千古的話:認識你自己!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它給出了一個最好的詮釋:“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自己什麼也不知道!”正是這種謙虛心態,才成就了蘇格拉底的深厚哲學思想,澤被至今!
日本保險業泰鬥原一平在27歲時才進入日本明治保險公司開始他的推銷生涯。當時,他窮得連午餐都吃不起,經常露宿公園。
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推銷保險。等他詳細地說明之後,老和尚平靜地說:“聽完你的介紹之後,絲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願。”
老和尚注視原一平良久,接著又說:“人與人之間,像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沒什麼前途可言了。”
原一平啞口無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說:“年輕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須認識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老和尚又說:“你在替別人考慮保險之前,必須先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是的!赤裸裸地注視自己,毫無保留地徹底反省,然後才能認識自己。”
從此,原一平開始努力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大徹大悟,終於成為一代推銷大師。
這個世界從不缺少妄自尊大的人,卻缺少那些真正意識到自己無知的人。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看到自己的無知。天下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並沒有什麼好丟臉的,反而是促進自己彌補無知的前提。無論你的人生追求是什麼,雄心壯誌是什麼,在達成這些之前,首先要把自己做好了。換句話說,隻有先把自己做好了,才能達成你的人生追求、雄心壯誌。
老子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孫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的都是一個道理:人要懂得看清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那些有所作為的人,大多是有自知之明的。
在美國人心目中,林肯可能是最有威望的總統。美國人都認為,從來沒有比林肯講話所用的字句更優美的了!有人曾歌頌他所寫的散文“像音樂一般的悅耳!”舉個例子來說:林肯在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曾說了這麼一句名言:勿以怨恨對待任何人,請以慈愛加給所有的人!
說起林肯,誰都知道他父親是一個平凡而且目不識丁的木匠,他的母親也是普通的家庭主婦。那麼林肯怎麼會有運用文學的特別天才呢?人們一定會想林肯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吧!其實不然,不少美國人都知道:林肯所受的教育是“極不完全的”,他一生隻進過不滿一年的學校。他被選為國會議員後,自己也曾對眾人承認過。那麼誰是林肯的老師呢?他們是肯塔基州森林地帶的數位巡遊的村儒學究、伊裏諾伊州第八司法區等地的許多人。他曾每天和許多農夫、商人、律師商討著國家大事、世界大事,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許多的知識和道理。林肯成功的秘訣是:“每個人都可能做他的教師。”
林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關鍵在於他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善於向每個可能彌補自己不足的平凡人學習。“每個人都可能做他的教師”,這就是他成功的秘方。隻有先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能形成自己虛心向人學習的動力,才能發掘潛能,不斷取得進步,達到預訂的目標,邁向成功。意識到無知,是有知的開始。
心靈感悟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不要讓自大阻擋你前進的步伐。又有言曰:“大智若愚”,那些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自以為是,而是處處都以“無知”的麵目示人,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謙虛待人,不恥下問。
暈輪效應:管中窺豹未必準,以偏概全要不得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後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象。如果認知對象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好”的光圈籠罩著,並被賦予一切好的品質;如果認知對象被標明是“壞”的,他就會被“壞”的光圈籠罩著,他所有的品質都會被認為是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