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活心理學:日常瑣事帶你走入心理世界(1)(1 / 3)

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我們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過程,而是為了懂得人類心理背後的秘密。中國古代兵法強調: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在現代生活中,這一兵法也大有用武之地。因為,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言談舉止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和幫助。

雪中送炭定律:遠遠勝過錦上添花

雪中送炭定律,是指人們會對在自己處境危難時幫助過自己的人心懷感激的一種心理,這種心懷感激會讓人印象深刻。人們能夠忘記一些平常的幫忙,但那些在特殊時期接受的幫助會深深地印刻在腦海裏。

韓信的故事大家已耳熟能詳,韓信謝漂母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至今。

在韓信還很落魄的時候,有一天,他來到城下釣魚,有許多老婦在河邊衝洗絲絮,其中一個老婦看韓信很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老婦都按時來給他送飯,直到衝洗絲絮的活都做完了。韓信對這位大娘說:“吾必有以重報母。”(《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的意思是說我將來一定會報答你的。

韓信封為楚王後,並沒有忘記當年給自己飯吃的漂母,派人四處尋找,要贈與千金。應該說,幫過韓信的人肯定不隻漂母一人,也可以說在幫助過韓信的人當中,漂母所付出的物質的東西其實也不多,但是,漂母是在韓信最為落魄潦倒時向他伸出了援手,這使得韓信無法忘記漂母對自己的恩情。

周瑜在三國爭霸之前的人生並不順意。他曾經僅僅是袁術手下的一個小小的居巢長,一個無名小縣的縣令。

在那個時候,地方上發生了旱災,連年顆粒無收,很快就釀成了饑荒,加之戰爭不斷,糧食成了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居巢的百姓由於缺乏糧食隻能吃樹皮草根,餓死了不少人,同時饑餓也使軍隊失去了戰鬥力。作為地方父母官的周瑜看到如此情形,心急如焚,苦思冥想,還是空無對策。在這時,有人獻計道:“附近有個財主魯肅,他不僅家中富足還樂善好施。他家肯定會囤積很多糧食,我們不如去跟他借吧。”

周瑜沒辦法,要救百姓於水火,隻能死馬當做活馬醫了。他即刻親自帶人去拜訪魯肅,片刻寒暄之後,周瑜直奔主題說:“實不相瞞,小弟此次冒昧造訪是需要大哥幫忙,借我點糧食救濟周圍的百姓,不知老兄是否肯出手相助?”

魯肅看到周瑜英氣逼人,神采非同常人,便知他日後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因此,他聽到周瑜的相求便朗聲笑道:“這對我來說隻不過是舉手之勞,我怎會不幫老弟呢?”

魯肅家共有兩個糧倉,每個都藏糧三千石。魯肅親自帶著周瑜去看糧倉,並對周瑜說:“不要在我麵前說借糧了,就當我送你一倉好了。”一聽此言,周瑜及眾人都震驚了,在如此荒年糧食可是生命之本,它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魯肅的話深深感動了周瑜,兩人由此成為莫逆之交。

後來周瑜果真飛黃騰達,做了眾人敬仰的將軍,但他依舊記得魯肅在他最困難時所給予的幫助,於是他把魯肅推薦給了孫權,使魯肅也有了發跡的機會。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都可以落得人情,可兩者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你把一個人從火坑裏拉出來,也就猶如你在沙漠中給了別人一杯救命的水。就內心的感受來說,你給一個富翁送一塊麵包和給一個即將餓死的人送一塊麵包,在他們的內心所產生的反應會一樣嗎?富翁不會在乎你的麵包,當然就不可能對你產生感激之情,可在即將餓死的人看來,你就是他的救命恩人。

小林和小張是同窗好友,在他們畢業多年後,小林都說他始終無法忘記小張給他的1000元錢。因為當時小林的母親生病了,急需錢動手術,可小林的家裏又非常窮,他的父親向所有的親戚都借了錢,但依然不夠。小張在得知小林的事情後,就把自己省下來的1000元錢給了小林。這1000元錢也不是個小數目,小林感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後來小林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且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人,但逢年過節,他都會記得給小張發去一條問候的短信。

為什麼有的人會苦苦尋找自己的恩人?可能這位恩人的確是幫了自己很大的忙,也有可能是別人的一個舉手之勞,但是在接受者看來,這種舉手之勞實際上就是莫大的幫助。所以,當一個很小的舉動成為莫大的幫助時,接受者就會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去尋找幫助過自己的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報對方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