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職場心理學:心態是工作中的軟實力(1)(1 / 3)

在職場上,人人都在追求成功。渴望成功的人雖然很多,但真正能夠取得成功的人卻很少,原因在於很多人沒有真正領悟職場的“玄機”,沒有采取有效的應對職場“玄機”的策略。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進軍職場,要先在職場中有所作為,必先悟透職場“玄機”,必先讀懂職場上的對手和合作者的心理,然後采取相應的交際策略和交際技巧。

避雷針效應:能疏善導,化解職場矛盾

對於現代建築來說,避雷針是一項很重要的防護發明。在許多高大建築物的頂端安裝一個小的金屬棒,它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當密布的雲層由於充分接觸而打雷時,就可以利用金屬棒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築物避免雷擊,這就是“避雷針效應”。“避雷針效應”的寓意是:善輸則通,能導必安。

有人把避雷針的工作原理運用到處理職場中的人際矛盾上麵,將職場上能有效處理人際矛盾的組織疏導和溝通機製稱為“避雷針效應”。避雷針的工作原理很有趣,隻要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避雷針本身其實並不“避雷”,而是“引雷”,即將原本可能毀壞建築物的雷電通過金屬線、金屬板和連接裝置等,轉入地麵,從而達到“化雷”的作用。因此,對建築物保護的好壞程度,取決於避雷針將雷電導入地下的良好程度。

在職場上,我們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們每天都要處理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難免會遭遇人際矛盾,例如,處理某件事的時候和領導的意見相左,和同事之間產生了某種誤會,等等。其實,處理職場矛盾的最好的方式是溝通和疏導,這也正是“避雷針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所謂“善疏則通,能導則安”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張紹平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總經理。前些天,公司要提拔新職員,董事長讓每位副經理把自己喜歡的年輕人報上去。在張紹平看來,在所有年輕人中,小顧是最應該受到提拔的,因為這個年輕人不但聰明,而且在工作的時候非常勤奮。但是,另外一位副總經理卻看好小謝,因為前兩天小謝拿下一筆很大的訂單,這在年輕人中是非常少見的。

因為兩個人看好的人不同,在董事長麵前,他們爭吵了起來,並且爭吵得非常激烈。最終,兩個人也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從董事長的辦公室出來以後,張紹平感覺自己做得非常不好,因為這樣做不僅傷害到了兩個人的感情,而且最終誰的意見也無法施行——因為雙方都強烈反對對方的意見。於是,張紹平對那位副總經理說:“您看這樣好不好,咱們給小顧和小謝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裏,如果誰能為公司簽下更多的訂單,我們就提拔誰。”那位副總經理非常讚同張紹平的提議,下班後,兩個人又到飯店小酌了一番,剛才發生的不愉快早已煙消雲散了。

對於另外一位副總經理非常強烈的反對意見,張紹平沒有奮力還擊,逼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而是想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主意,使雙方的矛盾得以化解。在生活中,我們要像張紹平一樣,學會運用“避雷針效應”,從而化解同事以及朋友間的矛盾。

那麼,應該怎樣運用“避雷針效應”呢?在這裏,我們介紹一些建議,供大家思考。

策略一:一旦發現矛盾苗頭,要想方設法避免矛盾產生。

實際上,任何人都不希望矛盾產生、激化,都希望彼此和諧共處。沒有矛盾是人際交往最理想的境界,所以在交往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有矛盾或者衝突的苗頭,就要把溝通和協商的工作做在矛盾真正產生之前,就要想方設法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策略二:職場上,要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做一個誠實人。

在職場上,與同事、領導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是少說空話,多做事,多坦誠溝通,調整心態,遵循社會與職業規則。一旦產生矛盾或者衝突,重要的是要想辦法把矛盾化解,而不是任由其發展或者把矛盾激化。

策略三:矛盾雙方要彼此尊重,善意地理解對方。

矛盾雙方要彼此尊重,善意地理解對方。出現矛盾或衝突後,矛盾雙方應該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哪方麵做得不好、不夠或影響了對方的利益?另外還要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多為對方想一想,很多矛盾就會化解,“有理也應讓三分”。另外,要及時溝通、處理人際矛盾或衝突,以免激發矛盾或是讓矛盾積累形成大的衝突。

策略四:解決矛盾的時候,頭腦要冷靜,要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