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管理心理學:知“心”者治人,不知“心”者治於人(2)(1 / 3)

華盛頓合作規律強調的便是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團隊協作隻會使得團隊進度緩慢,甚至整個項目失敗。團隊隻有建立明確的管理製度,明確個人的職責和分工,並且團隊之間增強溝通與協調,這樣才能使得效率提升、事半功倍。

酒與汙水定律:莫讓“害群之馬”影響團隊發展

管理學上一個有趣的定律叫“酒與汙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裏,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顯而易見,汙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汙水,隻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汙水。酒與汙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酒與汙水定律用於管理學中,它告訴我們: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係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

在金融危機期間,一家香港公司為了節省資源,選定了一個時間安排所有工人到內地工廠上班。公司規定,每天早上8:30全體員工統一在羅湖關口集合,然後大家一起乘車去內地工廠。

起初,大家都很準時,按照規定時間集合、乘車、上班。但有一天,公司加入了一位新員工,他的時間觀念很弱,幾乎每天都不能按時到羅湖關口的集合地點,領導一問他,不是說過關人多,就是說下雨堵車,每次都有諸多借口。領導考慮他是新員工,每次都隻是隨口警告兩句,並沒有實質性的懲罰。大家都共睹了那個習慣遲到的員工並沒有受到公司的什麼懲罰,於是,有些平日從沒有遲到過的工人也慢慢加入了遲到的行列。

結果,公司的業績不斷下滑,最終被淹沒在瘋狂的金融風暴裏。

與之類似,幾乎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以管理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

客觀而言,企業就是個人的集合體,企業的整體效率取決於其內部每個人的行為,這就要求這個集合體內的每個人都能發揮最大效能,以保持團隊的整體步調一致,動作協調。隻有這樣,才能順利揚起企業的奮進之帆。

所以,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想要讓團隊得以生存,並不斷良性發展下去,千萬不可小覷或忽視那些蘊藏著無盡危害性的“害群之馬”。

既然如此,那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總是出現的害群之馬呢?

大衛·阿姆斯壯是阿姆斯壯國際公司的副總裁,他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小故事。

偶爾,我們會聽到一個絕妙的形容或比喻讓人心頭一震。當我聽到“惡性癡呆腫瘤”這個詞的時候,我就有這種感覺。下麵我來解釋一下這個詞是怎麼來的,代表什麼意義。

當時我正在“討厭鬼營”傾聽某汽車公司一位女士談論,為什麼善待員工不僅是公司的義務,也是重要的生意經。

“我們必須關掉一間工廠,在關掉前60天我們通知了員工這項決定。”她說,“結果我們發現,最後1個月的生產率反而提高了。這說明如果公司善待員工,員工就會回饋。”

康乃狄克某雜貨商的小史都先生自聽眾席上提出一個問題,“在公司經曆快速成長的時候,怎樣才能做到既善待員工又兼顧公司的經營作風呢?”

“你做不到。”這位女士回答,“你不可能一下子找來50個員工,把公司的作風教給他們,然後期望他們個個都會安分守已。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50人當中,總會有四五個害群之馬,而且這幾個害群之馬會帶壞其他人。”

這時,蘋果電腦的查克馬上站起來表示:“我們稱這種人為‘惡性癡呆腫瘤’。在蘋果電腦,我們用‘惡性癡呆腫瘤’來形容害群之馬。因為他們就像癌細胞一樣會擴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這些腫瘤割除,以免他們的不良行徑貽害他人。”

要知道,對於組織中“惡性癡呆腫瘤”式的害群之馬,必須及時切除,否則“腫瘤”一旦擴散,整個組織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垮掉。

或許你認為,對任何公司和老板來說,開除或解雇員工,總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因為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公司存在著某些缺陷或不足之處。但是,如果解雇的是一個存在一天就會對公司危害無窮的“搗亂分子”,就應該當機立斷,否則公司將後患無窮,也隻有這樣,你才能徹底排除縱容下屬、姑息養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