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管理心理學:知“心”者治人,不知“心”者治於人(4)(1 / 3)

在這個擁有嚴格紀律的公司,盡管經理貼出了小紙條,可是沒有人在進入他的辦公室之前減衣服。時間長了,經理發現了這一點,立即從自己做起,自己先減去一件衣服,穿著隨便些,讓來彙報工作的員工放鬆心情,自然一些。那天他們走到經理辦公室,看到小紙條,沒敢脫衣服,但心微微地震動一下。走進辦公室,他們發現經理穿著很隨便,而且他們觀察到經理室的空調溫度比往常高了1℃。經理讓他們脫去外套,有什麼想法慢慢彙報。先前想好的理由頃刻間化為烏有,最後他們都紅著臉退了出去。

此後,他們的心長久地被那1℃溫暖著,他們從那微不足道的1℃中看出了一種溫暖、一種精神。幾個月過去了,始終沒有人提辭職的事情。後來那家公司走出了困境,企業的發展蒸蒸日上。有人說企業的成功與1℃有關。

很難相信,一個企業的興衰與小小的1℃息息相關,但那是最溫情的1℃。正是這微小的1℃孕育了一種強大的力量,喚醒了埋在人性深處的一種溫情,將個體的命運與集體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形成一種溫情的團隊精神,戰勝了看似很大的困難。

“雷尼爾效應”對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隻有展示出你的人情味,才能做到人心所向,才能真正地留住員工的心。換而言之,人情味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美國四大連鎖店之一的華爾連鎖店在總結其成功的秘訣時,把它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我們關懷我們的員工。”

人是企業中最珍貴的資源,也是最不穩定的資源。當他們心情不好、對領導不滿意、對同事不順眼、對薪酬不滿、對政策懷疑、對製度反感、生活上存在問題和困難時,就會意誌消沉或心不在焉,直接影響到企業目標的實現。當你真心、真情地關懷員工,把愛心注入與員工的溝通中,你就會發現,員工會把勞動作為享受自己幸福生活的手段之一,把企業作為實現幸福生活的場所。

心靈感悟

在新的時代,對主管而言,與員工分享權力已經不是選擇之一,而是必須選擇。隻有為員工提供發展的足夠空間,才能吸引並將其留住。

破窗效應: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不要輕易去打破任何一扇窗戶,一旦一個缺口被打開,即使看上去微不足道,如果不及時製止,其惡劣影響就會滋生、蔓延,這就是所謂的破窗效應。

事實上,這一效應在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待企業中隨時可能發生的一些“小奸小惡”的態度,特別是對於觸犯企業核心價值觀念的一些“小奸小惡”的處理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有一家以極少炒員工著稱的公司。

一天,資深熟手車工傑瑞為了趕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2/3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會兒之後,就把切割刀前的防護擋板卸下來放在一旁,沒有防護擋板裝卸加工零件會更方便更快捷一點。過了一個多小時,傑瑞的舉動被無意間走進車間巡視的主管逮了個正著。主管大發雷霆,除了監督傑瑞立即將防護板裝上之外,還站在那裏控製不住地大聲訓斥了半天,並聲稱要作廢傑瑞一整天的工作量。到此,傑瑞以為結束了,沒想到,第二天一上班,便有人通知傑瑞去見老板。在傑瑞受過好多次鼓勵和表彰的總裁室裏,傑瑞接到了要將他辭退的處罰通知。總裁說:“身為老員工,你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對於公司意味著什麼。你今天少完成幾個零件,少實現利潤,公司可以換個人換個時間把它們補回來,可你一旦發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遠都補償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