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幸福心理學:叩開心門,幸福其實並不難(4)(1 / 2)

所以,當你要和別人起衝突時,要記住,彼此的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心靈感悟

憤怒有它存在的理由,卻不能讓它主宰我們的生活。合理的情緒宣泄是必要的,為了避免野馬結局,就應該把情緒控製在個人可以掌握的範圍內。為了守護陽光般的心情,人們應該學會控製陰暗情緒。

拍球效應:壓力要有,但也別太多

拍球時,我們用的力氣越大,球就會跳得越高;但是如果拍球的力氣太大,完全超出了球所能夠承受的範圍,那麼球便會被拍破。由此,心理學家們得出了“拍球效應”:在生活中,毫無壓力會讓我們懈怠,承受一定的壓力卻能夠激發自我的潛能。也就是說,適當的壓力有助於我們獲取成功,而過度的壓力則會將我們壓垮。

1908年,心理學家葉克斯和道森通過動物實驗很好地論證了拍球效應的正確性。他們發現:個體活動的效率和個體承受壓力的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函數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可以表現為一種“倒U型”曲線。也就是說,當個體因工作難度提高等原因而感到壓力時,會帶動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克服困難的意誌力的增強,此時壓力的增加能夠提高個體活動的效率;並且,當壓力水平為中等時,個體的效率最高;然而,如果壓力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則會給個體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不僅會使個體的效率降低,而且會給個體的身心造成傷害,甚至將個體壓垮。

壓力伴隨著人的一生,誰都不可能避免。它就像呼吸一樣永遠存在,隻有呼吸停止了,壓力才消失。有壓力才有動力,人要是活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就容易頹廢,就很難有進步,如同水沒有落差就不會流一樣。工農大眾感受更多的是身體的疲勞和生存的壓力,知識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創傷和發展的壓力。很多研究發現,適度的壓力有利於我們保持良好的狀態,更加有助於挖掘我們的潛能,從而提高個人與社會的整體效率。心理學家對心理壓力、工作難度和作業成績三者關係有這樣的解釋:在簡單易為的工作情境下,較高的心理壓力將產生較佳的成績;在複雜困難的工作情境下,較低的心理壓力將產生較高的成績。比如運動員每到參加比賽,一定要將自己調整到感到適度的壓力,讓自己興奮,進入最佳的競技狀態,如果他不緊張、沒壓力感,則不利於出成績。再如考試時,適度的壓力能調動我們的大腦,讓我們興奮,考出好的成績。所以,適度的壓力對於促進社會發展、挖掘內在潛力資源,是有正麵意義的。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當他的貨輪卸貨後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時,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風暴。水手們驚慌失措,老船長果斷地命令水手們立刻打開貨艙,往裏麵灌水。“船長是不是瘋了,往船艙裏灌水隻會增加船的壓力,使船下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一個年輕的水手嘟囔。

看著船長嚴厲的臉色,水手們還是照做了。隨著貨艙裏的水位越升越高,隨著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舊猛烈的狂風巨浪對船的威脅卻一點一點地減少,貨輪漸漸平穩了。

船長望著鬆了一口氣的水手們說:“百萬噸的巨輪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輕的小船。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則是最危險的。當然這種負重是要根據船的承載能力界定的,適當的壓力可以抵擋暴風驟雨的侵襲,但如果是船不能承受之重,它就會如你們擔心的那樣,消失在海麵。”

老船長就是運用了壓力效應,才使得人船俱存。那些得過且過,沒有一點壓力,像風暴中沒有載貨的船,往往一場人生的狂風巨浪便會把他們打翻。而那些負荷過重的人,卻不是被風浪擊倒,而是自己沉寂於忙碌的生活。

因此,生活中,那些能夠獲取成功、暢享幸福生活的人往往是懂得控製壓力的人,他們會給自己一定的壓力,卻不會任由其增大,他們懂得及時地釋放壓力。

克裏拉美是一位外表嬌弱的女性,然而她卻是廣告界赫赫有名的策劃大師。我們知道,做廣告策劃的人往往要承受非常大的工作壓力,因為他們隻有高密度地創新才能夠在同行業中站穩腳跟。然而,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價值,讓自己有所成就,克裏拉美主動選擇了廣告策劃經理這一職業,並且從未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