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往往都擁有明確的目標。因為成功的秘訣並不在於天賦、智商、金錢或運氣,而在於目標!在我們遇到困難與阻礙的時候,目標就是最準確的指南針,它能夠為我們指明方向,逐步引導我們找到通往成功之巔的道路。因此,隻有夢想和願望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將它們轉化成目標。
亞瑟爾是美國紐約的一位年輕警察,在一次追捕行動中,他的左眼和右腿膝蓋被歹徒用衝鋒槍射中了。3個月後,亞瑟爾治愈出院,一個英俊的小夥,從此變成了又跛又瞎的殘疾人。
媒體報道了亞瑟爾的光榮事跡,紐約市政府和其他組織授予他許多的勳章和錦旗。當記者問到他今後將如何麵對自己的命運時,他堅定地答道:“我隻知道歹徒還沒有抓到。”回答這句話時,他完好的右眼透露出一種令人戰栗的憤怒之光。此後,亞瑟爾不顧別人的勸阻,多次參與抓捕那名歹徒的行動。為此,他幾乎跑遍了全美國。一次,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線索,他風塵仆仆地去了歐洲。
9年後,那個歹徒終於被抓獲,其中,亞瑟爾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再次成為英雄,被媒體尊稱為全美最堅強、最勇敢的人。半年後,出人意料的是,亞瑟爾在臥室裏割腕自殺了。他在遺書中寫下他自殺的原因:這些年來,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現在,傷害我的凶手已就地正法。在那一刻,我發現自己生存的信念頓時消逝。從那以後,我開始對自己的傷殘感到絕望,這是以前未曾有過的。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人類有信念做支撐的時候,往往能戰勝很多艱難困苦。或許生命中什麼都可以缺少,但唯獨不能缺少信念。
生活中,我們要想成功,要想達成自己的目標,必要的一個條件就是——相信自己能成功。
《簡·愛》是許多人鍾愛的名著之一,它是英國作家夏洛蒂的成功作品。小時候,夏洛蒂認為自己在文學方麵很有天賦,長大後一定會成為偉大的作家。中學畢業後,她開始為自己的願望奮鬥。一次,她向父親透露了這一想法,父親卻說:“寫作是一條艱難的路,你還是安心教書吧。”夏洛帶相信自己的才能,便寫信給當時聞名遐邇的羅伯特·騷塞。兩個月後,她收到了日夜期待的回信:“文學領域風險很大,你那習慣性的遐想,可能會讓你思緒混亂,你不適合這個職業。”即便如此,夏洛蒂仍相信自己一定會在文學方麵有所作為。從此,她開始了艱辛的創作之路,終於,完成了長篇小說《教師》、《簡·愛》,成為著名的作家。
在我們的生命裏,總潛伏著改變命運的力量。如果你滿懷信心,憧憬著成功的圖景,那麼現實環境會改變,你想要的“世界”就會出現。人的一生,可能功成名就,也可能碌碌無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取決於你心中是否有成功的信念!
心靈感悟
不論環境如何,在我們的生命裏,均潛伏著改變現時環境的力量。如果你滿懷信心,積極地想著成功的景象,那麼世界就會變成你想要的模樣。你可以達到成功的最高峰,也可以在庸庸碌碌中悲歎。而這一切的不同,僅僅在於你是否有成功的信念!
飛輪效應:不要害怕開始的困難,挺住就是勝利
“飛輪效應”是指飛輪從靜止狀態到轉動起來的起始階段,需要花費人們很大的力氣,但到達一個臨界點後,用很小的力便能輕鬆地將其轉起,後被人們總結為:人們在做事情的起始階段,總會碰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如果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在以後的階段,做事情就會更加容易。
飛輪效應經常會出現在人們的身邊,無論是成績突出的孩子還是成年人,在他們的人生中,他們總會不同程度地經曆著這樣的事情,下麵的例子是非常典型的成功曆程。
嶽蓉是一個自由撰稿人,在她的第一篇稿子被發表前,她幾乎走遍了上海的每一條街,曾收到過36封退稿信,在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絕後,盡管她曾消沉過,但她並沒有放棄,每天都不停地繼續寫作。在時間的考驗下,四年後她終於被電影界發現,成功地邁開了第一步,在隨後的日子中,製片商們紛紛登門拜訪,以求得她的合作,她成為了上海當之無愧的成功人士之一。
嶽蓉的成功曆程,讓人們認識到飛輪效應的廣泛性,也讓人們看到這樣的現實:萬事開頭難,所以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在最初起步階段,都必須付出艱巨的努力,努力地將事業之輪轉動起來,中間不能有任何懈怠,當事業漸漸有起色之後,再操作的時候就會容易很多。堅持到最後,事情自身的慣性會讓你更輕鬆地將其做好,也更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