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成功心理學:“心法”才是真正的“方法”(4)(1 / 2)

比倫定律告訴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無數次的失敗彙聚而成的。正如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創始人沃特說:通向成功的路就是把你失敗的次數增加一倍。

日本企業家本田先生曾說: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可是我認為,隻有經過反複的失敗和反思,才會達到成功。實際上,成功隻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是另外99%的被稱為失敗的東西的結晶。例如,一家經曆百年的企業在進行某項創新的投資時,盡管經過了深思熟慮最終還是有失敗的風險,但即使失敗了也能讓領導層得到諸多寶貴經驗,這些經驗的價值也許遠遠大於其他的東西。

在人生的長河中,機會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同時也如流星般轉瞬即逝。很多機會都是在你還沒有做足準備的時候悄悄來臨的,這就要求你具備試錯的勇氣,即使最後發現這個選擇是錯的也不能後悔。

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了成功的機遇,同時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隻有在每一次失敗後都有所領悟、有所提高,失敗才能夠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人們才能夠化消極為積極、從自卑過度到自信、從失意走向如意。

失敗是一種負麵情緒,每個人在經曆失敗時都會產生失意、沮喪、自卑的心理。而如何麵對失敗,如何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這才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心靈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無數次的失敗彙聚成的。隻有在每一次的失敗後都有所領悟和提高,失敗才能夠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人們才能夠化消極為積極,從自卑過渡到自信,從失意走向如意。

基利定理:失敗乃成功之母

基利定理,由美國多布林谘詢公司集團總經理拉裏·基利提出,指每個人要想幹出一番驚人的業績,一定要具有麵對失敗坦然自如的積極態度,千萬不可一遭挫折便落荒而逃。否則,你永遠都會與成功無緣。

失敗是我們人生經曆最多的課題。但如果你坦然地麵對了這個課題,你會發現這不是個無解的方程式;如果你直麵了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它可以讓你學到很多東西。失敗,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與成功隻差那一瞬間,隻要你挺過去了,那麼你就能夠看到屬於你的光輝黎明。

奧城良治,一個連續16年榮獲日本汽車銷售冠軍的偉大推銷員,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隻源於小時候的一次偶遇。在奧城良治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有一次在田埂間看到一隻瞪眼的青蛙,就調皮地向青蛙的眼瞼撒了一泡尿。之後,卻發現青蛙的眼瞼非但沒有閉起來,而是一直睜著眼瞪著他。他很驚訝,這奇特的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沒想到,這一幕竟成了他成功的秘訣。若幹年後,他做了一名推銷員。每當遭到客戶拒絕時,他就會想起童年時那隻被尿澆也不閉眼的青蛙。於是,他就像那隻青蛙一樣,麵對客戶的拒絕,總是逆來順受,張眼麵對客戶,從不驚慌失措。

客戶的拒絕,對於推銷員來說,就是最大的失敗。而奧城良治從不逃避,而是坦然麵對,這是他從青蛙那兒學來的,我們也應該從他那裏學來。

一個人是否活得豐富不能看他的年齡,而是要看他生命的過程是否多彩,還要看他在體驗生命的過程中是否能把握住機會。人生的機會通常是有偽裝的,它們穿著可怕的外衣來到你的身邊,大多數人會避之不及,但那些具有獨特素質的人卻能看到其本質並抓住它們。這些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承受失敗的能力和勇氣。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的失敗,但最好的機會也往往就藏在這些失敗背後。懂得坦然麵對挫折和失敗,並把它變成你的一種常態,這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或者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的成功。一個人可以從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腐朽的土壤可以生長鮮活的植物一樣。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為植物提供營養。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煉我們的心智和勇氣,進而創造更多的機會。隻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麵對失敗和考驗時,我們才能收獲成功。而那些失敗和挫折,都將成為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深處永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