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
您好!我是為我的父親向您谘詢一個問題。我父親今年63歲,原來擔任著一個領導職務。自從退休後,心理上有些變化。特別是昀近以來,我們發現,老人總是熱衷於懷舊,追憶往事,喜歡向人們講述自己的光榮曆史,炫耀自己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才華。總之,不能接納現實的生活,喜歡在過去的故事中尋求精神的慰藉。我們感覺老人的心態有點不得勁,就專門給您寫信了。
請問老人這是什麼心理?老人應該怎樣進行調適?謝謝您。
一位讀者張長江
張長江朋友:
你好!從來信中提到的情況看,老人的心態表現出明顯的老年“回歸心理”。所謂老年回歸心理,就是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或遭受挫折時,用過去的經曆與現實相比較,常常沉湎於往事不得自拔,進而陷入深深的精神痛苦之中的一種心理現象。
老年人為什麼會產生“回歸心理”呢?
大致有如下幾方麵原因:一是老年人隨著肌體的退化與衰老,思維與辨別能力老化,出現近事記憶障礙,也就是“近事遺忘”,但對過去的“往事”卻念念不忘。二是人到老年,離開了社會活動舞台,原有的權力影響和活動能力已不複存在,心生失落感,因此,懷戀過去的“風光”與“輝煌”。三是受現實生活中某些不盡如人意之事的困擾,遭遇矛盾和挫折的打擊,更易促使老年人留戀逝去的歲月年華,陷入“懷舊”的泥潭不得自拔。
適當的回憶往事並不就是壞事,老年朋友也不妨適當的時候給兒孫們講講過去的故事。但是,過度陷於“回歸心理”,會影響其身心健康,加快身心的衰老進程。
看來,回憶並不總是美麗的。那麼,老年朋友應如何擺脫“回歸心理”的困擾?
一是正視人生,告別陳舊。
人的一生將經曆各種不同的時代,隨著社會的前進和發展,一切陳舊的不合時宜的東西將會經曆陣痛乃至消亡,而新鮮事物又會隨之孕育與降生。因此,老年人應對此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沉浸在“不堪回首話當年”的情緒中,應淘汰陳舊和傳統的思維模式及觀念,迎接新事物的產生,進而在紛繁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是豁達大度,積極向上。
以博大的胸懷去麵對過去的“擁有”與今日的“失落”,既要有豪情追尋幸福和成功,也應有勇氣接納痛苦和失敗。因為,從“興”到“衰”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大自然正是以這種天然的平衡機製調節著生與死、新與舊、得與失的輪回現象。所以,當我們認識到這一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後,我們就不必為自己年屆黃昏後出現“失落”而苦惱。與此同時,要積極參加社會交往活動,防止孤身獨處、閉門思“故”;多讀報刊,接受新事物、新知識;始終抱有“明天會更好”的人生信念,愉快、積極地度過每一天。
三是老有所為,老有所用。
思想上不要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而應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能量。要憑借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曆和豐厚的經驗知識,繼續發揮“餘熱”,為社會貢獻才能。這樣,就會陶醉和沉浸在“老有所為”、“老有所用”的幸福和喜悅之中,活得輕鬆,活得自在,活得充實,活得灑脫。
四是拓寬興趣,豐富生活。
根據自身的特點,參加適當的文體活動,經常閱讀報刊新書,走出家門,多交朋友。這樣,既能增強體質,調節情緒,又能用新鮮的知識信息來取代大腦中的往事,免於閉門思“故”,使心理活動指向現實生活,告別回歸心理。
如上的內容,可以供你們做兒女的幫助老人進行心理調節,也可以給老人看看,以促進老人積極的自我心理調節。
祝老人多多感受現實生活中的幸福!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