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坐享清福不是“福”(1 / 1)

馬老師:您好!看過報紙上您主持的“馬老師熱線”專欄,也想谘詢一個問題。我老伴從工廠剛退休不久,他退休後總是說:“總算退休了,這下可不用再忙裏忙外的,可以坐享清福了。”沒想到,他這麼說,也這麼做,整天真的什麼也不想幹,裏外轉悠,四處閑逛。現在還迷上了麻將。每天除了上午在家裏閑坐,就是下午麻將。我說,這樣不好,我剛退休那會兒,也是想著好好歇歇,這我理解,可時間不長就閑不住了。老來太輕閑了不好。可老伴不聽我的,他說忙一輩子了,老來不好好輕閑輕閑,難道還要忙碌?您說人到老年,到底是輕閑好,還是忙碌好?

一位退休女教師張玉蘭

張老師:

您好!很高興與您討論這樣的問題。依我之見,我做您的支持者。因為生活的真諦就是:老來忙碌好,清閑不是福。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來忙碌讓人有了生活目標。人的每一天生活都應該是有目標的。如果默默地坐在那裏從早到晚,由春到冬,這無聊的空閑和等待,再也沒有比這痛苦難熬的事了。所以,退休了,年老了,應該讓自己忙起來。隻要忙起來,就是有目標的生活。您或者繼續自己退休後的一份事業,或者是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哪怕就是養養花,做做飯,大大小小,都是一種生活的目標。有了目標,老年時光的每個日子才變得有意思。

二來忙碌使人生活充實。剛一出生就手腳不停,是新生兒的活力。中年人緊張的工作,帶來的是生活的充實。可一到老年,由忙忙碌碌到坐享清福,便失落了生活的充實,會感到無形的心理壓力。您了解一下身邊的老人們,十有八九會這樣說。人幾乎是本能的需要活動。老來沒有了忙忙碌碌的活動,無異於靜等那可怕的日子。“忙碌使人感到年輕,無休止的空閑,容易想到生命的結束。”這句話說的不錯。

三來忙碌有益於身體健康。我知道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多年體弱多病的老太太,到50多歲時抱上孫子。每天忙於照看孫子,反而忙得身子骨越來越硬朗了。人們說:這老太太,硬是讓孫子“治”好了病。這故事曾一度傳為美談。就是這樣,適度的忙碌可以活動全身的肌肉關節,有助於血液循環和淋巴液循環,預防心腦血管的疾病,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也可以使內髒器官得到活動,有助於加強消化、排泄等器官的功能,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從而益壽延年。

四是忙碌帶來高質量休息。忙碌之後產生休息的需要。這種休息讓人體驗到一種強烈的舒適感,是一種高質量的休息。一個人整天坐在沙發上,會感到腰酸背痛,談不上什麼舒適。而忙碌之後再坐到沙發上,會有飄然欲仙的體驗。“忙”與“閑”的感受對比度拉得越大,這種體驗就越深。同時,這種不同質的刺激也使心理得到調節和平衡。

五是忙碌有助於心理健康。有一位女幹部退休前工作繁重,身體卻很好。退休不到一年,就三天兩頭跑醫院,總疑心自己身上有病。後來被單位返聘到服務公司工作,又忙得把“病”給忘了。心理醫生解釋她得的是“自我過敏疾病”。退休在家無事可幹,注意力指向自己的身體:我的脈搏是否正常?我的腰是不是有毛病……如此經常暗示,多少會找出點“毛病”來。心中再一憂慮,無病就會變有病,小病就會變大病。而重新投入工作,忙碌起來,就無暇“體驗”自己的身體,所謂的“毛病”也就沒了。事情就是這樣,到了老年,如果還能醉心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繼續工作,操持家務,忘卻煩惱,就能從忙碌中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歡愉,這是很好的心理保健。

如此說來,真正是空閑催老,忙碌使生命之樹常綠。

您說,是不是老來忙碌好?

至於您老伴的圖輕閑的心態,除了個人認知差別的原因外,很大可能還是與剛剛退休有關,還沒有調整過來。如同您自己剛退休那會兒一樣。您不用急,一麵增進溝通和交流,一麵慢慢等待老伴的自我調適。過一段時間,您老伴會在忙碌中重新找到自己生命的追求的。您呢,再和您老伴多點合作,就會多一份忙碌的樂趣。

祝您兩位老人忙碌中多一份幸福!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