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都大吃一驚,害怕緊接著會出現自他們重年時代起就萬分恐懼的一幕幕情景。
但高老太卻什麼也沒有做,隻是接著說;“從今以後,就不用你們照顧我了。”
從此,高老太果真不再用子女照顧,將自己的飲食起居處理得井井有條,自己定時去醫院拿鎮靜藥,每天晚飯後自己吃藥。不僅如此,她還為孩子們分擔了許多事情:為兒子張羅換房,保住了他的小家;女兒下崗後去做小生意一天忙到晚,她主動請纓為女兒帶孩子,而且變得慈祥而隨和。
所有熟悉高老太的人都暗暗稱奇,想不到,遭逢不幸之後,居然會是這樣一種結果。
為什麼遭遇了不幸之後,高老太的病情反而好轉了?這不是很讓人費解嗎?
生病是一種心理自我防衛
心理谘詢的研究和實踐表明:許多時候人生“病”都是為了逃避某些困境,而運用的一種心理自我保護機製。在人認為有些事情不可承受而自己又無力改變的時候,就會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麵對困境,自己成了“病人”,不能應附就順理成章了;找到了順理成章的理由,就心安理得了,心理上就恢複了平衡;心理平衡了就不再感到那麼痛苦了。這種心理防衛機製叫做退行作用。生活中的所謂的“精神病”有時候也是人的一種心理自我防衛,高老太的情況就是這樣。其實,在高老太的老伴偷偷給她吃藥的時候,她心裏未必不明白,隻是自己拒絕明白而已。至於她一旦看到藥片或者藥瓶,就會歇斯底裏地大發作,其實,是用發作的方式來拒絕承認。
不過,如果說高老太故意裝病也是冤枉。因為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人的心靈世界分兩個層麵,一是顯意識層,一是潛意識層。人的潛意識,更是深奧難測。人常常難於認識自己,就是因為這個潛意識。高老太的病症就是潛意識地扮演病人。扮演病人,在心理學上叫做“軀體化”,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難以麵對的時候,潛意識裏會讓心理壓力轉換成某種軀體症狀,從而逃避現實的困境。人的心理防衛機製都是建立在潛意識中的,是不知不覺中使用的。扮演病人是無意的,是潛意識的活動,裝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識裏的活動。所以不是裝病,是扮演病人,是軀體化現象。
高老太何以如此呢?
這是高老太心理上的自我期望的問題。一開始,高老太將自己的自我期望值定得特別高,希望每個人都尊重順從自己的意願,這是她認定的人生的昀低限度。有了這樣的昀低期望,所以她很難麵對別人並不一定都尊重順從的現實,於是開始了以軀體化疾病來逃避。而承認有病也是和高老太的人格不相符的,所以,在家人麵前不肯承認自己的心態有毛病。而在現實條件發生變化之後,高老太的自我期望值就發生了變化。作為一個母親,她隻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平安順利,至於對自己,幾乎沒有什麼期望了。人的心態到了這個時候,真正恢複了平和,於是她就自然而然地麵對一切了。
您看,高老太的故事不是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嗎?
人原本幾乎是出於本能地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的。這自然有其積極意義,它是個人進取、社會進步的一種心理驅動力。但“物極必反”。一味不切實際地以過高的期望值來對待人生,也許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鬱悶愁怨中消磨寶貴時光,終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樂和幸福的心理根源。因此,實事求是地低調人生的自我期望值,也許正是智者所為。
雖然,“誌當存高遠”一向為人稱道,但沒有芸芸眾生何謂社會?雖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賞,但沒有小小兵卒何謂軍隊?天上隻有一個太陽,地上隻有一座珠峰。群星雖沒有太陽耀眼,同樣熠熠生輝;群山雖沒有珠峰的高大,同樣勃勃向上。
平凡的人生一樣輝煌。
心懷一顆平常心,也許能夠昀好地擁有人生的幸福。
對此,老年朋友也許昀好領悟。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