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一聯出口,還想接著往下對,但是由於他的學識還不行,怎麼也續不下去,坐在門前的石階上發呆。這時,萬安正在書房裏讀書,從窗子裏看見客人這副模樣,一問,才知道是為了下聯。萬安笑著對客人說:“這有什麼可難的,等我為您續聯吧。”萬安抬頭向四麵一看,見書僮和丫環去井邊提水,兩人翩翩而行,便隨口念道:
子在右,女在左,世間配定“好”人
客人聽了,連聲誇讚對得好。
白丁尚書徐晞對聯解嘲
徐晞,明兵部尚書,字孟初,江陰城內人,生卒年不詳。明永樂年間,徐晞由縣掾吏入仕,初授繕工司都事,曆工部郎中。後進入兵部提升為右侍郎。徐晞曾協助甘州邊將,鎮守過大漠邊關的哨口要隘,還兩度奔赴西北,坐鎮涼州要塞。南下雲南剿滅叛軍,是他一生戎馬倥傯征途最為遙遠、戰績也最為輝煌之舉。
徐晞,從一個普通的吏員開始,直到當了兵部尚書,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但因為他不是科舉出身,常被那些有“文憑學曆”的同僚和士子們看不起。有一次,在學宮裏,有個進士指著孔子的牌位說:“認得這位老先生不?”意思是徐晞沒進過學堂,沒拜過孔子。徐晞回答很妙顧:“認得呀!這位先生不是由科甲出身的。”同僚們還是不服氣。一次同行去城外,他們又嘲笑他。徐晞說:“我倒要領教一下各位的才學,出個對子可以嗎?”這些人自恃科甲出身,有滿肚子學問,就回答:“請不要出得太容易嘍!”徐晞一笑,給他們出了一聯:
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這是利用諧音,諷刺他們是黌(音紅)門(古時學校大門)中出來一批酸文人。誰知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士,卻無法對出以日常小事為題的對子,急得團團轉。還是徐晞給他們道出下聯:
咬開銀杏,白衣裏一個大仁
用“白衣”比喻非科甲出身當官的人,而“大仁”又諧“大人”的音,是說由白衣作官的,有我這麼一個大人。這些文士由此十分佩服徐晞,再也不敢說一句嘲笑的話了。
宰相李東陽妙聯趣事
李東陽(1447-1516)漢族,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茶陵(今屬湖南),明朝長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後期,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詩人、書法家、政治家。曆任弘治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少年李東陽與天子對句
伴食宰相李東陽作者樂隱鍵耕少有神童之譽明朝宰相李東陽(1447-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一作崖),祖籍湖南茶陵縣,生於北京。李東陽小時候有神童之譽。他四歲就能寫大到一尺的大字。這年,明景帝朱祁鈺召見他,叫他寫“麟”、“鳳”、“龜”、“龍”等十餘個大字。當他寫到“龍”字時,手腕沒有力氣了,最後的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景帝很高興,把他抱到膝上,賜給他上林苑珍果吃。
有一天,李東陽的塾師出聯叫他對,塾師聯是:
硯向石邊見口。
李東陽對以:
笙從竹下生聲。這是一副拆字聯。
還有一天,父親李淳給李東陽出聯:
虎豹關中,不是關中虎豹。
李東陽對聯:
麒麟閣上,皆非閣上麒麟。
李東陽六歲時,明景帝再次召見他,叫他講《尚書》,皇上很滿意,就叫他入京讀書。有一天,景帝同時召見八歲的李東陽和比他大兩歲的神童程敏政,李東陽入朝時連門檻都邁不過去,景帝笑他:
神童足短。
李東陽立即回答:
天子門高。
景帝又出“鶴鳴”二字,程敏政對“龍躍”,李東陽對“牛舞”。景帝問:“牛何以能舞?”李東陽答:“堯舜在上,百獸率舞,牛何獨不舞?”
景帝又出一聯:“螃蟹渾身甲胄。”
程敏政對出下聯:“鳳凰遍體文章。”
李東陽也對上一句:“蜘蛛滿腹經綸。”
景帝又出對:“新月穿雲梳插髻。”
李東陽對下聯:“晚霞鋪嶺錦纏頭。”
景帝又出對“鵬翅高飛,壓風雲乎萬裏。”
程敏政對“鼇頭獨占,依日月於九霄。”
李東陽對“龍顏端拱,位天地之兩間。”
景帝很高興,說:“將來你們一個會當宰相,一個會入翰林院。”並叫翰林院供廩讓他們倆讀書。
閣下李先生
明朝李東陽,官至大學士,按當時的習慣,人們稱他為李閣老。有一次,十多位新進士去他家作客,有位進士行禮時,口稱“閣下李先生”,李東陽聽了微微一笑。大家落座以後,李東陽說:“我有個出句,請對個下句。”他的出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