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義廟中對聖人聯
明代有一個很著名的文人叫徐廣義,他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從小就天真活潑,很聰明,也很好學。他小時候,經常和唐萬陽侍禦遊玩,有一天,徐廣義因為連續幾天讀書,很困,就趴在燈下睡著了。唐萬陽連忙叫醒了他,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在他似醒非醒的情況下,唐萬陽出了一個聯句:
眼皮墜地,難觀孔子之書
徐廣義在朦朦朧朧中聽到有人吟句,睡眼還沒有睜開,就邊打嗬欠邊對:
嗬欠連天,要做周公之夢
唐萬陽沒想到徐廣義能在睡夢中這樣快,這樣機敏地答聯,而且答得這麼好,以“周公”對“孔子”,相當工穩適度。
楊溥以聯救父
楊溥(1372-1446),字弘濟,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時人稱為“南楊”。他與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授編修,但是兩人的仕途經曆卻大不相同。楊榮因其後被檢入內閣,又不斷跟隨成祖北征而成為永樂朝的近臣。楊溥卻因為被選侍太子朱高熾為洗馬,成為太子身邊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漢王朱高煦奪嫡的威脅,並且一度為這場奪嫡鬥爭而入獄。
明朝大臣楊溥,小時候聰明伶俐,才華過人。一次,縣令捉他父親去服勞役,楊溥懇求縣官釋放他父親。縣官一看是個小孩,就說:“我出個對子,你要能對上,我可以釋放。”接著,縣官說出了一聯:
四口同圖,內口皆從外口管;
這個聯語,構思奇妙,寓意貼切,言下之意是百姓都屬他管。楊溥聽後,稍思片刻,應聲對道: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這個答聯,非常含蓄地說出了要求縣官照應。縣官點頭稱讚:“對的好!”讓衙役放了他的父親。這副對聯,巧妙地將“圖”字,分剖為四個“口”字和一個“十”字,將“傘”字,分剖為五個“人”字和一個“十”字。這副巧對可以說是拆字聯中的典型。
李時珍藥聯趣話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曆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四季藥聯
李時珍的父親非常愛好楹聯,李時珍是他的獨子,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象自己一樣,也愛好楹聯。於是他就送兒子到一間學館學詩詞聯對。不想,李時珍雖然每天學的是詩詞聯賦,他一想的都是醫學病理。翌年,老父親想測驗自己的兒子所學楹聯的水平,春天時候,他寫來了一比上聯:
碧桃萬樹柳千絲!
李時珍看了,一時難以對對。無意之中,看見自己的醫學書上一專治感冒的處方,上寫著:
紅棗兩枚薑一片。
李時珍認為還可以對上,就信手拈來,搪塞老子。老學究看了,認為紅棗兩枚薑一片對碧桃萬樹柳千絲還算工整,皆大歡喜。
到了夏天,老父親又想測試自己兒子的楹聯學得如何,他又寫了一上聯,要時珍對下聯。他的上聯是:
避暑最宜深竹院!
李時珍一看又傻了眼,隻好又翻書,但是他案頭上盡是醫科藥理的書,他看見一條秘方,上寫著:
傷風應用小柴胡!
他又信手拈來搪塞老子,老父看了,感到對的還可以,沾沾自喜。
到民秋天,老父親又測試自己的兒子,他寫了一上聯,聯曰:
丹桂飄香三千裏!
李時珍又是翻閱了自己案頭的醫書,看到一處方:
羌活每服十二丸。
李時珍寫去搪塞老父親,亦算工整,父親無話可說。
到了冬天,老父親又測試自己的兒子,他寫來一比對聯,聯曰:
大地不分南北,梅花豔豔!
李時珍又翻醫書,寫了一處方:
小院難辨東西,竹葉青青!
老父親以為兒子所學的楹聯很精,非常高興。直到兒子成為名醫,他才恍然大悟。
巧對郝知府
明朝時蘄州(今湖北蘄春縣)有一位姓郝的知府,對醫藥也略知一二。郝知府在元宵節觀燈時,見燈籠破了個窟窿,風吹滅蠟燭,遂命人用紙糊好。他觸景生情,馬上用藥名出了一個上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