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官一聽,湖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氣,便和顏悅色地說:“這塊匾少了一個‘惟’字,我要稟報朝廷,重新頒發一塊。”這麼一說,黃良輝就讓他們走了。據說後來朝廷果然贈了一塊“惟楚有材”的匾給他們。
傅山先生烈聯不降清
傅山先生生於明朝末年,是朝廷命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心情十分悲痛,便攜帶家眷隱居在太原晉祠,行醫為善。
清朝皇帝知道傅山先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多次派大臣前來勸他入朝做官,他回話說:“如果相逼,隻有一死。”後來,傅山先生聽到和他同做官的洪承疇父子投降了清朝,並做了大官;史可法堅守揚州,寧死不屈,以身殉職,一恨一歎,便提筆寫了一副對聯:
父成醜,子成醜,父子成醜,洪承疇;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可法,史可法。
“成醜”是“承疇”的諧音,是對洪承疇的醜惡行徑的嘲諷;“可法”是借用史可法的名字,表彰他的愛國精神是可以效法的。
填字問叛徒洪承疇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先仕明於鬆山之敗後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贈少師,諡文襄,賜葬京師,立禦碑。乾隆因洪承疇為叛明降清的人,列於貳臣甲等列入《清史·貳臣傳》。洪承疇於崇禎年間,曾輯有《古今平定略》12冊。後人又輯有《洪承疇章奏文冊彙輯》及《經略紀要》24卷。
明清之際有位著名人物洪承疇。他是福建南安人,萬曆進士,崇禎時任兵部尚書總督河南、山西、陝西、四川、兩湖的軍務,深得重用。他自己也感到皇恩浩蕩,決定肝腦塗地,報效朝廷。在自家門上,撰書一副對聯:
君恩深似海
臣節重如山
由此更得到朝廷的信任。崇禎十四年(1641)他率八總兵,統轄13萬人,與清軍大戰鬆山而兵敗。第二年,鬆山陷落被俘至沈陽。後來降清,做了大學士,是清朝統一天下的重臣之一。當時,人們把清軍入關,看成是異族入侵一般,思想上還以明朝為正統。有人十分鄙夷洪承疇,在他家門對聯上添了“矣”、“乎”二字:
君恩深似海矣
臣節重如山乎
出句為感歎句,下句成了疑問句,實際上是無疑而反問。
丘嶽聯賄張居正
明朝後期有個叫丘嶽的小官,為了達到向上爬的目的,在兩根金條上刻了一副對聯,送給了當時的宰相張居正其聯文是:
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
這副對聯,即是合字聯(合日,月,為明,丘,山為嶽),又是嵌字聯——聯文裏嵌上了張居正的號“太嶽”。
張居正得了這副金對聯,甭提多麼高興了,立即把丘嶽提升了。奉承是改變不了現實的,在張居正死後不到一年,萬曆皇帝就把他家抄了。這副金對聯又成了他的新罪證。那個叫丘嶽的人,也因此罷官歸裏了。
彭青山替傻兒解圍
道士彭青山小時候又聰明,又調皮,不把教過自己的私塾先生放在眼裏,先生便寫了一副上聯挖苦他:“跛腳雞跳簸箕,簸箕壓著跛腳雞;”
彭青山見瞎了一隻眼的先生借生理缺陷嘲弄自己,不慌不忙對道:“獨眼龍打燈籠,燈籠照著獨眼龍。”
這先生恰好瞎了一隻眼,一聽氣得要命,但也從心裏佩服學生。
河南某公卿的兒子生性愚鈍。公卿請來一位老夫子專門教他。一天,公卿晤客,將兒子叫來,要其對句,出句是:“門前綠水流將去;”
兒子非常愚鈍,聽了出句以後,按照對仗死板的要求答道:“屋裏青山跳出來。”
公卿聽到這狗屁不通的句子,氣得暴跳如雷。然而,一旁的客人卻連稱“妙聯”,公卿不解。次日,客引公卿至一道觀。道士彭青山聞公卿至,格外驚喜,便慌忙出門迎接。原來,彭道人是個瘸子,一步一跳出來。客謂公卿曰:“昨日令郎對句,屋裏青山跳出來,果不然否?”公卿大笑不止。
後來,客又將此事語於道人,那彭青山亦揉腹狂笑。
張居正與艾自修互諷聯
張居正和艾自修是在明世宗時同科中舉的。在科舉時代參加殿試取為狀元、榜眼、探花者均列為“龍虎榜”,艾自修名列最後,與“龍虎榜”無緣,俗話稱之為背虎榜。此時,張居正春風得意,碰到艾自修,順口占出一句上聯:
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麵書生背虎榜;
張居正順口溜出的此上聯,從名字入手,據實寫出,細讀起來,極盡挖苦之能事,立時羞得艾自修麵紅耳赤。可艾自修的心被刺痛了,覺得是一種天大的侮辱,恨死了張居正。心想,有朝一日要對出下聯,給張居正一個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