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楘如臨死對句
清初方楘如,號樸山,是浙江淳安人。康熙年間考中進士。他博學多才,工於古文,與桐城的方舟、方苞,並稱“三方”。
他還很善於作對聯。據記載,他晚年病重,學生們都來到床前與他告別。有兩個學生離床比較遠。其中一個學生小聲地問:“有人出了個對句,我不知該怎麼對?”另一個問:“什麼句子?”先前的學生說,是這樣的對句:
水如碧玉山如黛
方楘如正在彌留之際,聽見他們的談話,奮力睜開兩眼,似乎要說什麼。學生們圍過來問老師還有何指教。方楘如費了很大的力氣,說了句:
雲想衣裳花想容
說完,就去世了。
李方希因聯入仕
陝西鳳翔縣有個秀才名叫李方希,他雖然熟讀詩書,滿腹經綸,卻屢試不弟,其原因主要是其貌不揚。李方希懷才不遇,心情抑鬱。
後不,鳳翔來了一位新道台。這位道台素知鳳翔曆來是藏龍臥虎之地,就想在這裏為朝廷選拔一批人才。他寫了一則上聯貼在道台衙門門首,張榜招賢,聯雲:
黃河岸上立黃鶴鶴飲河水
消息傳開,應對者擠得水泄不通,但沒有恰當的下聯。這事被李方希知道,他趕到道台衙門看罷,思索片刻,立即續寫出下聯:
白楊樹下臥白羊羊食楊葉
道台見了,十分讚賞。不久,這位道台親自選拔貢生,他不顧一些奸佞之輩的饞言,破格選拔,另行擢用。並在李方希的試卷上親自批寫了“鶴立鴉群”四個大字。
康熙題“鬆鶴”聯
康熙帝,(1661-1722)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即清聖祖,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康熙帝。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清代,著名學者陳夢雷,字則震,號省齋,因得康熙的賞識,被派去陪伴第三個皇子誠隱郡王胤祉讀書,陳夢雷為胤祉搜輯古今圖書資料,編纂一部大部頭的類書,他“目營手撿,無間晨夕”,工作很辛苦,康熙賞給他一所宅第,還親自為他題寫了一副對聯:
鬆高枝葉茂,
鶴老羽毛新。
陳夢雷得到這副對聯,如獲至寶,他選取上下聯句首“鬆鶴”二字,把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鬆鶴山房”,又把自己的詩文編為《鬆鶴山房詩文集》(共二十九卷)。陳夢雷又號鬆鶴老人。
戴名世臨刑得下聯
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戴名世進京趕考。乘船過河時,船上人都在議論一個木匠犯法的事,說這木匠為縣衙造了好多木枷,誰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見戴名世書生打扮,就給他出了一個對子:
木匠造枷枷木匠
戴名世聽了,覺得此聯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沒想出來下聯。後來,他考中進士,選了翰林。按說,這學問夠大了,可“枷木匠”這對子還沒對出。戴名世出了本書,叫《南山集》,書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跡,被人告密,說他有“複明反清”的野心。於是,他被刑部拿問,入了“文字獄”,竟至被判了死刑。臨刑時,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監斬。戴名世被綁赴刑場,甚覺冤枉,又見另一位翰林前來監斬,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覺淚水奪眶而出。這時,他忽然想起“木匠”那個對子,聯想此時此景此身,終於有了下聯:
翰林監斬斬翰林
眼看就要命歸西天,有了對句,反而更加傷心了。
牧羊女巧對裴律
清康熙年間,山西侯馬大李村有個叫裴律的,自幼飽讀詩書,尤擅賦詩聯對,被譽為三晉第一才子。
這裴律樣樣都好,隻是由於少年得意,漸漸變得狂妄起來,自詡才高八鬥,未免目中無人。
這天,裴律出外踏青,隻見春光明媚,芳草萋萋,一群潔白的羊兒正在泉邊飲水,他詩興大發,隨口吟道:“白水泉口口口品——”沒想到吟出上聯後,反複沉吟半晌,總也續不出下聯來,急得他抓耳撓腮。正在為難之際,忽聽得一串銀鈴般的笑聲,裴律抬頭一看,隻見是一個牧羊姑娘,便道:
“你嗤笑我,莫非能續出下聯來?”
那姑娘莞爾一笑,隨口吟道:“山石岩石石石磊。”
“喲呐!”裴律大吃一驚,暗想。“想不到這牧羊女有如此才情,待我再出一聯,難她一難”。低頭一想:便道:“白水泉下女子好少女為妙。”吟畢,他得意地望著牧羊姑娘,似乎在說:“這回看你如何對來?”
不料那姑娘毫不慌忙,眸子一亮,隨口答道:“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為柴。”說完,調皮地咯咯大笑起來。
“嗬!”裴律大驚失色。此句不但對仗工整貼切,而且把裴律暗喻為“枯木朽柴”。想不到山野之中,有此才女,可見大千世界,能人輩出,我裴律狂妄自大,實屬可笑!於是悻悻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