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副巧對對得好:“城內”對“野外”,“白塔”對“黃花”,“猶如”對“好似”,“玉鑽鑽天”對“金釘釘地”。這裏前一個“釘”字是名詞,後一個“釘”字是動詞,故下聯前一個“鑽”字也用名詞,後一個“鑽”字也用動詞,對得極其工巧。

瑞雪聯

王爾烈念完四年私塾,父親就叫他到遼陽城南千山龍泉寺謀生。王爾烈來到龍泉寺當雜工,一有閑空就去向有學問的和尚請教詩文之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寺裏的小和尚和打雜的都來掃雪,他們連掃帶玩,用雪塑了個觀世音菩薩像。這時,方丈元空和尚來到跟前,就以雪人為題,出了個對兒的上聯:

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讓小和尚們對出下聯。小和尚們一聽,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搖頭搔腦對答不上。這時,王爾烈在一旁說了聲“我來對”,便隨口念道:

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王爾烈從“雪”聯想到“雲”,便以“雲成羅漢”對“雪積觀音”。日出雪化,風吹雲變,故以“風吹漫步到西天”對“日出化身歸南海”。神思馳騁,意象生動,對得委實工巧。元空和尚一聽,連念:“阿彌陀佛!”小和尚們也都稱讚不已。

打那以後,元空和尚就收王爾烈為身邊茶童。

與老翁聯

幾年過後,王爾烈赴京趕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老翁,挑著一擔山柴。

兩人在一起休息,老翁看王爾烈挑著一擔子書,便問:“你是進京趕考的吧?”王爾烈有禮貌地點點頭,說了一聲:“是的。”老翁打趣地說:“來!我先考考你,看你怎麼樣?”說完,老翁就指著剛剛砍來的一挑樹枝,念道:

此木為柴山山出,

請王爾烈對出下聯。年青的王爾烈望著村中升起的炊煙,受到啟發,脫口而出:

因火成煙夕夕多。

老翁聽後,讚不絕口,鼓勵他說:“你這次下考場,一定能考中啊!”果真,王爾烈到京中了個頭名狀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場,和王爾烈在一個考場科考,乾隆皇帝名列第四,主考官硬是把乾隆換到第一名,等乾隆皇帝展卷一看,發現王爾烈才學出眾,文筆驚人,當即封王爾烈為翰林院侍讀,在宮內教授太子顒琰。後來留下“老主同場少主師”的詩句,指的就是王爾烈的這段故事。

吳省欽大口吞天

清乾隆年間,有個叫吳省欽的人,做直隸學政,貪婪成性,握權受賄,士人恨之入骨。一年鄉試,朝廷派他為主考官。他在考試中貪汙受賄,揭榜之日,凡能送厚禮的權門豪貴子弟,多名列榜首,一般貧夫寒士子弟皆名落孫山,因此,大夥怨聲載道,有人憤然在試場門口貼了一副對聯:

少目焉能評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橫批:

大口吞天

這副妙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構思奇妙,巧把“吳省欽”三字折開,分析成句,如少目為省;欠金為欽;口大為吳,切人切事,極為自然。一時廣為傳誦,弄得那個吳主考聲名狼藉。

壓倒三江

傳說乾隆年間,江南科考出了麻煩。應試的舉子們都是當地名士,一連幾個主考官都被舉子們“考”得灰溜溜地回來了。皇上又命王爾烈前去。舉子們聽說王爾烈是北方人,更瞧不起他,有人說:“北方人出題,頂不錯出個‘學而時習之’。”王爾烈聽說,也不介意。按規定要連考三場,王爾烈的三個考題都是以“學而時習之”之題作文章,並要求不得重複。這可把舉子們難壞了。有的不服氣,說:“我們是不做這等文章的。”在王爾烈的住處貼了半副對聯:

江南千水千山千才子

王爾烈回來,揮筆寫了下聯,也貼在門上:

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

接著,他把自己以“學而時習之”之題所做的三篇文章貼出來。眾人一看,風采各異,氣象萬千,不由得對王爾烈大加讚歎。有個學子請王爾烈寫幅字,王爾烈寫道:

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吾鄉,

吾鄉文章數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

從此,“壓倒三江王爾烈”的美名便流傳開了。

兩袖清風,雙肩明月

王爾烈從江南主考回來,嘉慶登極繼位,召見王爾烈說:“老愛卿,家境如何?”王爾烈回答:“臣家裏依然是幾間草房,半藏農器半藏書;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啊!”嘉慶說:“老愛卿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這麼辦吧,你別在京城呆著啦,去到安徽銅山那兒鑄錢吧!”王爾烈在銅山三年,又回到京城。嘉慶見王爾烈回來就問:“老愛卿,這回足以度餘年了吧?”王爾烈一聽就笑了,說:“臣仍舊是兩袖清風,一無所存。”嘉慶搖搖頭說:“老愛卿,此言未必是真吧?”王爾烈這才回手一掏,從袖裏甩出三個銅大錢,一個是《當十錢》,一個是《五銖錢》,一個是《嘉慶同寶》,三個銅錢磨得溜光鋥亮。因為這三個銅錢是王爾烈掌管鑄錢爐的時候用的錢樣子,每天拿它去檢查質量,老攥在手裏,所以,三個銅大錢磨的溜光鋥亮。嘉慶一看,連連點頭稱讚,說:“老愛卿如此清廉,真可謂‘老實王’也。”就這樣,嘉慶皇帝封王爾烈為“老實王”。有人給送了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