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聽了以後直發呆,便問:“這怎麼理解?”
兒子回答道:“三乘四是十二,五乘六是三十,七乘八是五十六。十二加三十,再加五十六是九十八。再加上天上一隻,地上一隻,不是剛巧一百隻嗎?”
父親大悟,連連點頭,並把它寫在“百鳥歸巢圖上”。
名將左宗棠對聯趣話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曆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複新疆等重要曆史事件。自幼聰穎,14歲考童子試中第一名,曾寫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以銘心誌。
左宗棠以父為馬對聯
清代左宗棠是個很有名的人。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為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親自帶領軍隊討伐俄英侵略者,為祖國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左宗棠從小就勤奮好學,為他今後的文武雙全打下了基礎。他小時候因為年紀太小,個子又很矮,每天都由父親背著去學校讀書。這天早上,父親剛把他背到學校,他的老師看見了,便開玩笑地說了一句:
以父為馬
這句剛說完,就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弄得左宗棠的父親很難為情。剛從父親背上下來的左宗棠見老師開他父子倆的玩笑,心裏很不是滋味,便馬上想出了對答之詞:
望子成龍
這四個字,看似很平常,也很簡單,人人都知道。但這時與“以父為馬”來相對,真是恰到好處,又不同凡響。剛才的滿堂哄笑,頓時又變成滿堂喝彩。
仕出有因
一代名將左宗棠年輕的時候“潛伏”在鄉下讀書,到快40歲還沒沒有考中功名,有些泄氣,便在家寫了副對聯自勉: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後來,左宗棠還是靠一副好對聯,拍對了兩江總督陶澍的馬屁才出山幹大事,他寫的對聯雲: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再後來,左宗棠更為自己贏得了一聯佳句:
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
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左宗棠與李鴻章
大左宗棠與李鴻章素來政見不合,這兩個關係素來不好的名相卻有一副對聯流傳千古。
左宗棠出對曰:“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
李鴻章答對曰:“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這原本是大清朝“兩柱石”遊戲之言。想不到的是這左老三歸天不久,大清朝在甲午海戰中一敗塗地,麵對逼進北京城的小日本,真的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派李鴻章出使日本。這李鴻章倒真的拿出了大清朝的“帝王度量”,挨了黑槍後,“玉帛相將”,終於免除了大清朝有史以來的一場最大的亡國危機。
曾國藩與左宗棠互諷
在清代洋務派中,有兩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一個是曾國藩,一個是左宗棠。在對外問題上,兩人的態度截然不同:曾國藩主張投降,左宗棠主張抵抗。左宗棠在軍事上,曾摧毀英俄走狗阿古柏政權,並從沙俄侵略者手中收複伊犁;在經濟上,主張造船抵洋,並創辦了福州船政局,抵製洋商壟斷,維護我國主權。
由於曾、左二人政見不同,加之左宗棠曾受過曾國藩的舉薦,曾國藩心懷忿惱之餘,有一天擬了個上聯,差人送給左宗棠求對:
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大相左。
聯中嵌宗棠姓氏“左”和字“季高”,氣焰逼人。左宗棠看後,回敬下聯道:
藩臣徒誤國,問伊經濟有何曾?
下聯也嵌入“曾國藩”三字,從國家大事著眼,直刺曾國藩媚外誤國的要害,使曾國藩看了,羞辱難當。
曾國藩、左宗棠都係湖南人,又都是清廷重臣,二人因政見不一,相互間不時戲謔嘲諷。
傳聞曾國藩寵愛一名小妾,每天晚上都幫小妾洗腳,這事傳到了左宗棠耳裏。一天,兩人相見時,左宗棠微笑著對他說:“我想到一個上聯,請大學士對個下聯,不知肯賜教否!”曾國藩回答說:“季高(左宗棠字季高)請勿客氣,隻怕對得不妙。”左宗棠說:“過謙過謙,以大學士之才,無有不妙的。”於是說了出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