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鴉片聯

鴉片煙輸入中國後,鴉片煙館遍及城鄉,吸毒者日益增多,腐敗的清政府和國民黨反動統治者,不顧民族的危亡,對此蔓延全國的毒品,卻熟視無睹,他們口頭上喊“禁煙”,隻不過是玩弄賊喊捉賊的把戲而已。結果是:禁者禁,販者販,吸者吸,當官的帶頭吸,老百姓跟著吸,富的吸窮,窮的吸死。凡是吸鴉片煙的人,人人骨瘦如柴,精神頹廢,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東亞病夫”的恥稱,就是由此而來。為了勸告吸毒者戒煙,有人在鴉片煙館門前貼上了一副發人深省的對聯:

因火成煙,若不撇除真是苦;

舍官作館,入而忘返難為人。

對聯的作者語重心長,用心良苦,為了民族的存亡,喚醒人民大眾抵製鴉片的輸入,告誡吸毒者可悲的下場,創作了這副生動形象的對聯。對聯以“煙館”二字冠首,又以“苦人”二字結尾,“若”與“苦”隻有一撇之分,“入”與“人”在回返之別,字字入扣,毫不含糊,機智巧慧,實為一副不可多得的妙聯。

樵夫戲財主

有個秀才出身的財主,經常愛吟詩作對,賣弄聰明。一天,他在門前看見一個樵夫擔柴走過來,忽然詩興勃發,便叫住樵夫,要和樵夫對詩。樵夫放下挑子,財主指著柴捆謅出一個長聯:

山上長樹不長柴,砍下樹來變成柴,變成柴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長柴;吟罷,逼著樵夫對出一個下聯來。那農民平時頗有點才華,現在被逼得沒辦法,想了想,隨口說道:

老爺吃飯不吃屎,飯進肚裏變成屎,變成屎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熱鬧的人,都說:“對得好,對得好!”財主聽了,氣得麵紅耳赤,但又無可奈何。這一雅一俗,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一種幽默辛辣的藝術效果。

孔明與趙雲

清末,某地新建一間孔明、趙雲合廟,請來甲、乙兩位學究分撰廟聯。甲學究先寫了關於孔明的上聯:

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五丈原中,四十九盞星燈,一心隻望酬三顧;聯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跡,全部概括出來了,並用上了一至十的數目字,可以說是獨具匠心的一聯。乙學究看後,苦思良久,表示可以對上,但要求把“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緊縮為“七擒六縱”,甲學究同意了。這樣,乙學究也就寫出了下聯:

抱孤子,出重圍,匹馬單槍,長阪橋邊,(缺一詞)數百千員上將,獨我猶能保兩全。

趙雲的事跡不多,這聯突出寫他最有聲色的“百萬軍中藏阿鬥”的故事,並巧妙地用千、百、單、兩、孤、獨、重表示數量的語詞作對,也不失為難得的佳聯。

神童以宰相為聯

明朝有個知府叫馮馴,有一天,他在家裏請客。客人裏邊有個10來歲的孩子,跟他父親一塊兒來赴宴,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機靈。有人說,這孩子頂會對對子了。一個客人聽了,就提出讓這孩子對對子,他指著知府馮馴說: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

“馮”是由兩點和“馬”組成,就是“馮二馬”;“馴”由三個豎(“川”字)和“馬”組成,就是“馴三馬”;“馮馴”合到一塊兒,不就成了“五馬”了嗎?古時候,“五馬”又是知府的別稱,“馮馴五馬”就是馮馴知府。這個對聯表麵上倒很簡單,實際上還真不好應對。許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孩子對出下聯:

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

這裏說,“伊”字有個“人”;“尹”可以看成是“伊”字去掉了“亻”(“立人”),當然“無人”了,“伊尹”兩字合到一塊兒,是“一個人”。“伊尹”正好也是個人名,是商朝一個有名的大臣。這麼難的對子,一個孩子對得這麼好,在座的客人們都很驚奇,宴會的氣氛由此熱烈起來,大家興高采烈地談詩對句高興極了。

逗號的妙用

從前,有個地主想誇耀自己的財富,過年時請人寫了一副對聯:

養豬大似象,耗子已死完;

釀酒缸缸好,作醋壇壇酸。

古時候對聯,實際上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引文中標點是根據作者的原意加上去的。當沒有標點的對聯貼出去以後,有個窮秀才看了,用筆在上下聯中各點了一個逗號,對聯便成了:

養豬大似象耗子,已死完;

釀酒缸缸好作醋,壇壇酸。

這副對聯經這樣一改,意思就完全變了。第二天,過路的人看了對聯都捧腹大笑。笑聲驚動了地主,他出門一看,立刻氣得昏了過去。

雞與鼠

有個秀才,夏天晚上在屋簷下乘涼。他睡在竹床上,仰麵看見一隻老鼠“吱吱”幾聲從屋梁上跑過,他想了一想,便念到:

暑鼠量梁,提筆描貓驚暑鼠;

但此聯既出,卻無法對出下聯。後來他經過一個曬穀場,看見幾隻雞在吃穀子,忽聽遠處一個婦人招呼附近玩耍的孩子趕雞,孩子們揀起石子向雞丟去,把雞趕跑了。他觸景生情,拍拍腦袋笑道:“有了,這下聯有了!”不覺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