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過年
有個秀才,家境雖說不上貧寒,卻也不富裕,按說,日子應該過得可以,但他花錢沒有計劃,飽一頓饑一頓的。春節到了,又鬧得手中分文不剩。為了裝璜門麵,總要貼副對聯吧!找來找去,翻出一張紅紙,索性一裁為二,寫了副短對子:
行節儉事
過淡泊年
鄰居們知道他的底細,肯定又沒錢花了,大家幫襯著給他送去些年貨,有人在對聯前邊各加一個字:
早行節儉事
免過淡泊年
勸他以後過日子要有個計劃,明年千萬不要再像今年這樣“淡泊”了。
總是蘿卜
有一家人非常慳吝,請個教書先生來,頓頓飯隻給人家吃蘿卜。快過年了,主人送先生回家,說要請他吃飯,順便考考學生對對子,看這一年學問有什麼長進沒有。先生想,請他吃飯無非是多做兩個蘿卜菜。學生平時不好好用功,現在著急了,去問先生該怎麼辦。先生心生一計,告訴他:到時候我夾什麼菜,你就對什麼好了,學生滿口答應。果然不出所料,主人用滿桌蘿卜宴請先生。主人對孩子說,我現在開始出對子了——白菜
先生夾了一根蘿卜絲,學生對:
蘿卜
主人誇道:“對的不錯!”又說——
綢緞
先生夾了一根蘿卜條,學生對:
蘿卜
主人莫名其妙。先生解釋說:“‘羅’,是綾羅的羅,‘布’,是布匹的布。”主人點點頭。又說——鍾鼓
先生加了一筷子蘿卜丁,學生對:
蘿卜
主人說:“胡說!”先生又解釋道:“這‘羅’,是鑼鼓的鑼,‘卜’,是鐃鈸的‘鈸’。用‘鐃鈸’對鍾鼓,不很好嗎?”主人將信將疑。又說——嶽飛
先生攪了兩下蘿卜湯,學生還對:
蘿卜
主人生氣了:“放屁!我說什麼你都對蘿卜?”先生笑著說:“這可怪不得學生。你一年四季,每天給我吃蘿卜,我眼見的是蘿卜,肚裝的是蘿卜,你叫我怎麼能不教他蘿卜呢?”
夏牛飛
有一位私塾老師,教了幾十個學生,其中有個學生最笨了,但他學習卻很刻苦。一天,老師上對課,教給學生對對子的道理和方法,並出對練習。所出的題為:
春燕舞
那個笨學生對的是:
夏牛飛
老師真惱火:怎麼能一個字一個字地對呢?牛能飛嗎?真是不倫不類。於是便把這學生打了一頓手板。此後,笨學生發憤學習,不但會對對子,而且中了舉人,他中舉之後,專門為老師舉行宴會,在宴席上舉人笑擬一聯贈給老師:
夫人應毋忘,曾記當年春燕舞
相公原不易,哪知今日夏牛飛
其他客人聽了,才知道舉人當初是沒有“飛”起來的“夏牛”。
“鏟”對聯
從前,為了防盜,在街頭巷口設立閘門,由更夫負責開關。可閘門的春聯卻要由各家輪流貼。這年輪到貼春聯的這家,沒人識字,主人便去春聯攤上買了一副現成的,貼到閘門上。沒成想把對聯貼反了,變成:
盛世無須掩閘門
太平不用敲更鼓
按民俗,貼反春聯是不吉利的,等發現時天色已晚,揭也揭不下,買又買不到。恰巧一位教書先生經過,大家求他代寫一副。這位先生思忖一番,讓人把上下聯最後一個字鏟去。再一看,就是一副上聯仄聲結尾(閘,古入聲字)、下聯平聲結尾(更,讀音經)的六言聯:
盛世無須掩閘
太平不用敲更
這事傳揚開去,人們都很佩服教書先生“鏟”對聯的辦法。事情傳到一個財主家,財主也為春聯的事犯愁呢!他目不識丁,也把對聯貼反了:
積善家福壽無窮
發財戶金銀盡是
知道了“鏟字”的辦法,他也學著把“窮”、“是”兩個字鏟去了,大家一看,門兩旁是:
積善家福壽無
發財戶金銀盡
不但結尾平仄字沒變過來,而且連意思也給鏟壞了,一時傳為笑話。
先生妙聯討工錢
有個財主,開春為兒子請個教書先生,答應七夕節為先生設宴一次。這年七月七到了,端上來的依舊是粗茶淡飯。先生很生氣,又礙於麵子不好意思明說,就出個上聯叫財主兒子對:
客舍淒清,恰似今宵七夕夜
兒子對不上,去問財主,財主代對下聯送進書房:
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時
先生隻好收回話頭。到了八月十五,依然粗茶淡飯。先生又出了上聯:
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
用空心竹無法通過竹節的現象質問財主:過節了,你也挨(躲)不過去了吧?誰知財主一個對句,把這頓飯又“挨”到下月:
黃花如有約,重陽以後待何遲
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賞菊,家家擺宴排酒,唯獨先生桌上還是粗茶淡飯。這時,先生又寫個上聯讓學生送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