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聯合國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上海在全世界的排名是27位,但貴州在全世界的排名相當於125名的納米比亞。據統計,2006年,西部12個省市自治區GDP總和不到人民幣4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的17%;而同期東部地區GDP達到2萬億元的省份就有3個,其中江蘇省為21500億元,山東省為22000億元,廣東省為25000億元。雖然在國家政策傾斜和財政大力投入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經濟相對增長速度差距在縮小,但絕對差距仍在擴大。2000年,西部和東部的人均GDP相差7000元,如今,這一差距已經拉大到了21000元。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的《中國統計年鑒(2009)》顯示2008年居民收入位居全國前5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集中在東部地區。

與人均年收入的東高西低相對應,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樣也呈現東高西低的現象。

在2008年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中,30個省份(貴州除外)以第15名為節點,排在前15名的省市中,東部省市有11個,西部省市僅有4個,而後15名的省市中,有7個省是西部省市。在發展比較快的華東6省1市中,除安徽外,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和山東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15000元,而西部省市均沒有超過15000元。上海2008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674.90元,北京是24724.89元,浙江是22726.66元。此外,廣東、天津、江蘇、福建、山東5省市超過了1.5萬元大關。相比之下新疆是11432.10元,青海是11640.43元,甘肅最低,僅10969.41元。

低收入地區的物價雖低,但其質量也相應偏低,居民隻能享受低水平的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而隨著區域間的人口流動日趨頻繁,低收入地區居民會到發達地區看病就診,其子女也會到發達地區享受各種教育,這時他們需要用低得多的收入來支付與發達地區居民相等的費用,所以壓力會倍增。此外,區域間收入差距也不利於留住人才,大量優秀人才往往想方設法離開這些地區,到東部發達地區發展。缺少高質量的人力資本,也使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難以快速發展,其結果就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相關統計顯示,最高和最低的兩省城鎮居民收入相差一倍以上。不僅城鎮,農村也是如此。2007年中國收入最高的上海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222元,而收入最低的貴州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300元,兩者相差4.44倍。以2006年“3000億俱樂部”最後一名的青島市來說,1個青島市的經濟總量相當於5個青海省,排在第一名的廣州市則幾乎相當於10個青海省。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調查,2007年,東部地區的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與中部的2.03倍和1.98倍。

即使是同一地區也會由於各種原因存在收入差別。以江蘇省為例,2008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1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高於全國1692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國289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全國2596元。應該說江蘇的發展水平是走在全國的前列的。盡管如此,在江蘇也還是存在著區域間的巨大差異。

四、行業收入差別

上個世紀八90年代,金融、電力、電信等行業與製造加工業工資水平差不多,但隨著壟斷地位的加強,這些行業的工資水平已遠遠超過社會平均水平。在市場定價情況中,一般製造業和壟斷行業的工資水平這幾年也在迅速拉開,在國家定價的製度當中,公務員的工資也由於區域之間財政的差距,現在差距越來越大。公務員工資地區差距也達到了十幾倍。1978年我國最高收入行業和最低收入行業工資差距是1.38倍,從2000年到2004年,4年間行業差距擴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來分析,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之間相差5―10倍。2007年,平均貨幣工資收入最高與最低行業之比已擴大為4.88∶1,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甚至更高。高收入行業表現為壟斷性。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中,證券業平均17.21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業人均8.767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業人均7.58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2005年電信、金融、水電氣供應、石油、煙草、電力等行業共有職工833萬人,不到全國職工總數的8%,但他們的收入卻相當於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所處行業不同,收入差距太大,這在當前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尤其是最近10年來,我國行業間收入分配總的趨勢是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行業和新興產業傾斜,某些壟斷行業的收入更是高得驚人,而傳統的資本含量少、勞動密集、競爭充分的行業,收入則相對較低。據有關部門測算,在行業收入差距中,有20%是由壟斷行業帶來的。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在全國來說是名列前茅的,但行業之間也存在巨大的收入差異。江蘇省2008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1667元,其中,收入最高的航空運輸業76282元,收入最低的農、林、牧、漁業14841元,兩者的絕對差61441元,前者的收入是後者的近5.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