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社區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許多與社區相關的概念,針對比較重要的概念,分以下具體節進行專門研究和分析。
(第一節)城市社區及功能
一、城市社區內涵
城市社區即城市地域的社會共同體。指在一定社會、曆史條件下,由一定城市地域範圍的人口群體依循一定的風俗、習慣、製度、規範、從事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組成一個具有一定社會組織製度和社會心理等特征的相對獨立的社會區域。它是人類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區域內有特定生活方式並且具有成員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相對獨立的社會共同體。城市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和基礎,是社會問題最敏感最集中的地區,也是我國基層政權穩定鞏固的載體。城市社區有多種表現形式。從規模上,大的可以指一個城市甚至相鄰的幾個城市,小的可以指城市內部自然形成的小型社區。2000年11月,在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中將城市社區明確為“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製改革後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
城市社區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完整意義上的城市社區一般具有四種要素:(1)人。按一定社會製度和社會結構關係組織起來的人口;(2)地域。按一定地域界線確定的相對穩定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居住區域;(3)製度。在一定製度組織關係中生活的有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和生活方式的人群;(4)心理歸宿與傳統。帶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特質,在情感上有溝通、在心理上有認同和歸宿感的群體。
城市社區是相對於農村社區而言的,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人口高度集中,生活空間相對狹小。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規模聚集是城市社區區別於農村和城鎮社區的基本特征之一。高密度、大規模的人口集中為人類群體活動的擴大提供了條件,同時也使人們的行為模式、個性特征發生了變化。
居民從事非農產業,異質性強,價值取向多元。由於城市居民成分複雜,由職業、收入、文化等差異所造成的社會階層區別明顯。
(三)生活方式多樣化,人際關係業緣化,情感色彩較淡薄。城市居民從衣食住行到閑暇時間的安排,根據自己愛好、興趣進行選擇的餘地較大。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對於個人的全麵發展十分有利。城市居民社會聯係廣泛,人際交往多,但這種聯係和交往多以業緣聯係為主。
(四)組織程度較高,結構複雜,形式多樣化。人口和社會活動的高度集中,使管理的複雜程度大大提高,於是便產生了複雜的城市組織,以保證城市社區的社會生活能正常地進行。
二、城市社區功能
城市社區是城市一定生活空間的居民所形成的以區域為紐帶的社會共同體,是城市社會的細胞,城市社區的基本功能包括政治功能、自治功能、服務功能、社會保障功能、學習功能、文化功能和經濟功能等七個方麵。
(一)城市社區的政治功能
社區的政治功能是指社區在保持國家政治生活的穩定和發展方麵所具備的功能。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城市社區的政治功能產生於其在國家的政治體製結構中的地位。城市社區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穩定、政治傳導和政治參與功能。
(1)城市社區的政治穩定功能
現階段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時期,改革過程中必然引起社會利益分配的重新調整,不可避免地出現社會分化,引發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將會直接影響到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城市社區通過開展大量細致的宣傳動員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實政府的各項決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協助政府維護社區乃至整個城市社會的穩定,這就是城市社區的政治穩定功能。
(2)城市社區的政治傳導功能
國家所製定的各項政策能否收到成效,達到製定政策的初衷,關鍵的是這些政策能否被社會了解和接受,並在社會生活中得以貫徹和執行。社區自治組織可以幫助政府有關部門把國家法律、政策的基本原則和精神落實到社區居民,使居民了解、接受並能自覺地遵守,從而為國家各項法律和政策的順利貫徹執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國家政治和社會的良性發展起到保護作用,這就是城市社區的政治傳導功能。
(3)城市社區的政治參與功能
所謂政治參與,是指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的途徑和方式參與政治過程,直接或間接地對政治體係的構成、運行方式和政策決策施加影響的活動。政治參與的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主要有政治選舉、政治結社和政治表達等。拓展政治參與性,是政治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城市社區承擔了國家的一部分工作,從而減輕了國家的工作負擔,起到了由民間團體起到的作用。城市社區還起到了提高居民參與性的催化劑的作用,動員人們進一步表達自身的利益,為社會弱勢群體參與公共事務開拓空間。